<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tong的成語 (687個)

    661

    一統天下

    成語拼音:
    yī tǒng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常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關單位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可泛指少數人霸占的某一領域。
    成語出處:
    《公羊傳 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662

    一體同心

    成語拼音:
    yī tǐ tóng xīn
    成語解釋:
    一體:一個整體;同心:齊心。比喻關系密切,共同一心。
    成語出處:
    《儀禮·喪服》:“父子一體也,夫妻一體也,昆弟一體也。”《周易·系辭上》:“二人凡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663

    有無相通

    成語拼音:
    yǒu wú xiāng tōng
    成語解釋:
    互通有無,互相接濟。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劉定伯墓志銘》:“朋友有無相通,急難于我乎赴。”
    664

    英雄所見略同

    成語拼音:
    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成語解釋:
    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成語出處:
    晉 虞溥《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665

    一心同功

    成語拼音:
    yī xīn tóng gōng
    成語解釋:
    同心協力,共赴事功。
    成語出處:
    《戰國策 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666

    一心同歸

    成語拼音:
    yī xīn tóng guī
    成語解釋:
    齊心趨向同一目的。
    成語出處:
    《淮南子 泰族訓》:“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一心同歸。”
    667

    一心同體

    成語拼音:
    yī xīn tóng tǐ
    成語解釋:
    猶言同心同德。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二回:“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668

    猶有童心

    成語拼音:
    yóu yǒu tóng xīn
    成語解釋:
    還有兒童的心態。指年齡雖然大了,仍有像兒童一樣單純的心態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
    669

    有眼無瞳

    成語拼音:
    yǒu yǎn wú tóng
    成語解釋:
    同“有眼無珠”。
    成語出處: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都只因氣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誰知你有眼無瞳。”
    670

    與眾不同

    成語拼音:
    yǔ zhòng bù tóng
    成語解釋:
    和大家不一樣。
    成語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故富貴之家,役使奴童,育養牛馬,必有與眾不同者矣。”
    671

    庸中皦皦

    成語拼音:
    yōng zhōng bì tóng
    成語解釋:
    猶言出類拔萃。常人中顯得才能特出者。
    成語出處: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洛水》:“上嘆曰:‘卿庸中皦皦,鐵中錚錚也。’”
    672

    灼艾分痛

    成語拼音:
    zhuó ài fēn tòng
    成語解釋:
    比喻兄弟友愛。
    成語出處:
    《宋史·太祖紀》:“太宗嘗病亟,帝往視之,親為灼艾。太宗覺痛,帝亦取艾自炙。”
    673

    芝艾同焚

    成語拼音:
    zhī ài tóng fén
    成語解釋:
    比喻貴賤、賢愚、良莠同歸于盡
    成語出處:
    《宋書·沈攸之傳》:“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以此赴敵,何陳能堅?……芝艾同焚,悔將何及!”
    674

    自厝同異

    成語拼音:
    zì cuò tóng yì
    成語解釋:
    指自找矛盾,互相不和。
    成語出處:
    《宋書 沈攸之傳》:“卿忘廉、藺、寇、賈之事邪?吾本以濟國活家,豈計彼此之升降。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濟艱難,豈可自厝同異。”
    675

    眾虎同心

    成語拼音:
    zhòng hǔ tóng xīn
    成語解釋:
    許多虎一條心做事。比喻眾多有本事的人團結一致,力量會更大。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十七回:“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
    676

    眾口同聲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成語解釋:
    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9回:“但見朱仙鎮上的百姓,一路攜老挈幼,頭頂香盤,挨挨擠擠,眾口同聲攀留元帥,哭聲震地。”
    677

    知書通禮

    成語拼音:
    zhī shū tōng lǐ
    成語解釋:
    有才學,懂禮儀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6回:“看了柴進、燕青出言不俗,知書通禮,先自有八分歡喜。”
    678

    志同道合

    成語拼音:
    zhì tóng dào hé
    成語解釋: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陳思王植傳》:“及其見舉于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679

    自同寒蟬

    成語拼音:
    zì tóng hán chán
    成語解釋:
    寒蟬:冬天的蟬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蟬一樣,比喻閉口不說話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680

    志同氣合

    成語拼音:
    zhì tóng qì hé
    成語解釋:
    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成語出處: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第四卷:“逢原每不樂補之所為,而墨花實不逮,唯長于平遠,遇志同氣合者始為作之。”
    * tong成語,tong的成語,帶to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