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的成語 (687個)
-
641
異派同源
- 成語拼音:
- yì pài tóng yuán
- 成語解釋:
- 源:來源。不同流派來自同一本源
- 成語出處:
- 唐·賈束《揚州華林寺大悲禪師碑銘》:“慈悲廣大兮妙力無邊,八萬度門兮異派同源。”
-
642
一竅不通
- 成語拼音:
- yī qiào bù tōng
- 成語解釋:
- 竅:洞;這里指心竅。一竅都不是貫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閉塞、愚鈍。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
643
應權通變
- 成語拼音:
- yīng quán tōng biàn
- 成語解釋:
- 謂順應機宜,采取變通的措施。
- 成語出處:
-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昔孝文卑辭匈奴,先帝優與吳盟,皆應權通變,弘思遠益,非匹夫之為忿者也。”
-
644
異曲同工
- 成語拼音:
- yì qǔ tóng gōng
- 成語解釋:
- 異:不同的;曲:曲調;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調;卻同樣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但卻是同樣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樣好的效果。也作“同工異曲。”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子云相如,同工異曲。”
-
645
一竅通,百竅通
- 成語拼音:
- 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
- 成語解釋:
- 竅:孔。關鍵的一竅通了,百竅都通。形容關鍵的一點明白了,所有的也隨之而明白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
-
646
玉石同沉
- 成語拼音:
- yù shí tóng chén
- 成語解釋:
- 比喻善惡一齊受害。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
-
647
玉石同焚
- 成語拼音:
- yù shí tóng fén
- 成語解釋:
- 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成語出處:
- 《梁書·武帝紀》:“時運艱難,宗社危殆,昆同已燎,玉石同焚。”
-
648
玉石同燼
- 成語拼音:
- yù shí tóng jìn
- 成語解釋:
- 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新羅馬》:“逆著你來便玉石同燼,順著你來又雞犬不寧。”
-
649
與受同科
- 成語拼音:
- yǔ shòu tóng kē
- 成語解釋:
- 行賄和受賄的人受到同等的處罰。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家兄一想,這件事倘要認真辦起來,與受同科,不但姓文的擔不起,就是老哥亦落不是的。”
-
650
一視同仁
- 成語拼音:
- yī shì tóng rén
- 成語解釋:
- 視:看待;仁:仁愛。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比喻平等待人;不分厚薄親疏。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
651
玉石同碎
- 成語拼音:
- yù shí tóng suì
- 成語解釋:
- 猶玉石俱焚。
- 成語出處: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滄海橫流,玉石同碎。”
-
652
一通百通
- 成語拼音:
- yī tōng bǎi tōng
- 成語解釋:
- 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通:通曉;懂得。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習自練,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
653
與天地同壽
- 成語拼音:
- yǔ tiān dì tóng shòu
- 成語解釋:
- 壽:壽命。與天地一樣長久。比喻壽命很長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九原·涉江》:“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
-
654
與天地同休
- 成語拼音:
- yǔ tiān dì tóng xiū
- 成語解釋:
- 休:停止。生命力與天地相同。比喻無窮無盡
- 成語出處:
- 《神異經》:“西北荒中,有玉饋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復生,與天地同休,無干時。”
-
655
易同反掌
- 成語拼音:
- yì tóng fǎn zhǎng
- 成語解釋:
- 見“易如反掌”。
- 成語出處:
- 《北史·王軌傳》:“此州控帶淮南,鄰接強寇,欲為身計,易同反掌。”
-
656
言同勒石
- 成語拼音:
- yán tóng lè shí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657
異苔同岑
- 成語拼音:
- yì tái tóng cén
- 成語解釋:
- 岑:小而高度山。不同的青苔長在同一座山上。比喻朋友志同道合
- 成語出處:
- 晉·郭璞《贈溫嶠》詩:“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異苔同岑。”
-
658
異途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tú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途:道路;歸:歸宿;目的。不同的道路;走向共同的歸宿。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徑;得到相同的效果;達到相同的目的。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本經訓》:“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異路而同歸。”
-
659
異涂同歸
- 成語拼音:
- yì tú t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 成語出處:
- 漢 桓寬《鹽鐵論 論儒》:“圣人異涂同歸,或行或止,其趣一也。”
-
660
迎頭痛擊
- 成語拼音:
- yìng tóu tòng jī
- 成語解釋:
- 迎面給以狠狠地打擊。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發財秘訣》第十回:“倘使此輩都是識事務熟兵機之員,外人擾我海疆時,迎頭痛擊,殺他個片甲不回。”
* tong成語,tong的成語,帶tong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