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ti的成語 (333個)

    141

    千金之體

    成語拼音:
    qiān jīn zhī tǐ
    成語解釋:
    形容富貴女子的嬌貴身體
    成語出處:
    老舍《老張的哲學》第24回:“女兒千金之體萬一有些差錯,咱們祖宗的名聲可要緊呀!”
    142

    挈榼提壺

    成語拼音:
    qiè kē tí hú
    成語解釋:
    挈:提;榼:酒器。拿著酒杯,提著酒壺。形容嗜好飲酒
    成語出處:
    晉·劉伶《酒德頌》:“止則操卮執觚,動而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余。”
    143

    挈領提綱

    成語拼音:
    qiè lǐng tí gāng
    成語解釋: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成語出處:
    清·陶澍《重刻序》:“江陵張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領提綱,綜核名實,法肅于廟堂之上,而令行于萬里之外。”
    144

    切身體會

    成語拼音:
    qiē shēn tǐ huì
    成語解釋:
    指自身遇到的經驗
    成語出處:
    浩然《艷陽天》第63章:“團支書這幾句話,是她這一程子的切身體會。”
    145

    輕挑漫剔

    成語拼音:
    qīng tiāo màn tī
    成語解釋:
    形容從容地彈奏樂器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初起不過輕挑漫剔,聲響悠柔。”
    146

    泣涕如雨

    成語拼音:
    qì tì rú yǔ
    成語解釋:
    眼淚像雨一樣。形容極其悲傷。
    成語出處:
    《詩經 邶風 燕燕》:“瞻淚弗及,泣涕如雨。”
    147

    去梯之言

    成語拼音:
    qù tī zhī yán
    成語解釋:
    除去梯子后說的話。比喻絕密的話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表傳》:“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而入吾耳,可以言未?”
    148

    青紫被體

    成語拼音:
    qīng zǐ pī tǐ
    成語解釋:
    青紫:古時公卿服飾,借喻高官顯爵;被:同“披”。指身居高官。
    成語出處:
    漢·揚雄《解嘲》:“紆青拖紫。”李善注引《東觀漢記》:“印綬,漢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劉良注:“青紫,并貴者服飾也。”
    149

    柔膚弱體

    成語拼音:
    róu fū ruò tǐ
    成語解釋:
    謂柔弱的身體。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朗傳》:“且少小常苦被褥泰溫,泰溫則不能便柔膚弱體,是以難可防護,而易用感慨。”
    150

    日陵月替

    成語拼音:
    rì líng yuè tì
    成語解釋:
    謂逐漸衰落、弛退。
    成語出處:
    唐·吳兢《貞觀政要·君道》:“徵曰:‘觀自古帝王,在于憂危之間,則任賢受諫。及至安樂,必懷寬怠,言事者惟令兢懼,日陵月替,以至危亡。’”
    151

    日乾夕惕

    成語拼音:
    rì qián xī tì
    成語解釋:
    形容自早至晚勤奮謹慎,不敢懈怠。乾乾,自強不息貌;惕,小心謹慎。
    成語出處:
    語出《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152

    融為一體

    成語拼音:
    róng wéi yī tǐ
    成語解釋:
    融合為整體。比喻幾種事物關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個整體。
    成語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體之治,故能出號令,明憲法矣。”
    153

    入孝出悌

    成語拼音:
    rù xiào chū tì
    成語解釋: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54

    如飲醍醐

    成語拼音:
    rú yǐn tí hú
    成語解釋:
    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少卿妙論,令我聞之如飲醍醐。”
    155

    神不附體

    成語拼音:
    shén bù fù tǐ
    成語解釋:
    形容心神不定。
    成語出處:
    元·白樸《東墻記》第一折:“早是身體不快,又遇著這等人物,教我神不附體,何時是可也。”
    156

    神不主體

    成語拼音:
    shén bù zhǔ tǐ
    成語解釋:
    神:精神;主:掌管,主宰。神志不能主宰自己的軀體。形容恐懼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張齊賢《洛陽搢紳歸聞記·梁太祖優待文士》:“荀鶴慘悴戰栗,神不主體。”
    157

    識大體,顧大局

    成語拼音:
    shí dà tǐ,gù dà jú
    成語解釋:
    認識到有關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顧全局利益
    成語出處:
    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會議上的講話》:“不論工人也好,農民也好,知識分子也好,愛國民主人士也好,都是識大體、顧大局的,都是相信跟著黨走是對的。”
    158

    搜根剔齒

    成語拼音:
    sōu gēn tī chǐ
    成語解釋:
    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岔子。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41回:“只恨黃文炳那廝搜根剔齒,幾番唆毒,要害我們。”
    159

    上樓去梯

    成語拼音:
    shàng lóu qù tī
    成語解釋:
    比喻進行極其秘密的謀劃。也比喻誘人上當。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示?’”
    160

    上陵下替

    成語拼音:
    shàng líng xià tì
    成語解釋:
    同“下陵上替”。
    成語出處:
    《隋書·煬帝紀》:“上陵下替,綱維靡立。”
    * ti成語,ti的成語,帶t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