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ti的成語 (333個)

    221

    涕泗縱橫

    成語拼音:
    tì sì zòng héng
    成語解釋:
    眼淚鼻涕滿臉亂淌。形容極度悲傷。同“涕泗橫流”。
    成語出處:
    宋 王禹偁《謝加朝請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縱橫,亂于縻綆。”
    222

    倜儻不羈

    成語拼音:
    tì tǎng bù jī
    成語解釋:
    倜儻:灑脫,不拘束;羈:馬籠頭,比喻束縛、拘束。形容灑脫豪放,不受拘束。
    成語出處:
    《晉書 袁耽傳》:“耽字彥道,少有才氣,俶儻不羈,為士類所稱。”
    223

    倜儻不群

    成語拼音:
    tì tǎng bù qún
    成語解釋:
    卓異不凡;出眾。
    成語出處:
    《晉書·索靖傳》:“或若登高望其類,或若既往而中顧,或若倜儻不群,或若自檢于常度。”
    224

    倜儻風流

    成語拼音:
    tì tǎng fēng liú
    成語解釋:
    倜儻:超逸豪爽,不拘束;風流:英俊有才學。英俊瀟灑,不拘禮法
    成語出處: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聰慧,既長,豐神韶秀,倜儻風流。”
    225

    突梯滑稽

    成語拼音:
    tū tī huá jī
    成語解釋:
    突梯:圓滑;滑稽:圓轉隨俗。形容委婉從順,圓滑隨俗
    成語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
    226

    啼天哭地

    成語拼音:
    tí tiān kū dì
    成語解釋:
    呼天叫地的哭號,形容非常悲痛。
    成語出處:
    元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闌路駕上書》:“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歡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
    227

    啼啼哭哭

    成語拼音:
    tí tí kū kū
    成語解釋:
    哭泣不止。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見許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過。”
    228

    剔透玲瓏

    成語拼音:
    tī tòu líng lóng
    成語解釋:
    ①形容靈巧可愛。②比喻人的聰明伶俐。
    成語出處:
    元·張養浩《最高歌兼喜春來·詠玉簪》曲:“詩磨的剔透玲瓏,酒灌得癡呆懵懂。”元·喬吉《斗鵪鶉·歌姬》曲:“且是娘剔透玲瓏不放閑,不枉了喚聲妝旦。”
    229

    體體面面

    成語拼音:
    tǐ tǐ miàn miàn
    成語解釋:
    指人光彩榮耀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2回:“看來這件事可以做得體體面面,把老人家送回家去。”
    230

    踢天弄井

    成語拼音:
    tī tiān nòng jǐng
    成語解釋:
    能上天,能入地。比喻本領極大。也形容頑皮到極點。
    成語出處: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道有左慈術踢天弄井,項羽力拔山也那舉鼎。”
    231

    體貼入妙

    成語拼音:
    tǐ tiē rù miào
    成語解釋:
    謂體會領悟深刻細致,而使描寫或模仿巧妙逼真。
    成語出處:
    清·昭梿《嘯亭雜錄·檀欒卿》:“姿容艷麗,性格柔婉,所演劇甚多,俱能體貼入妙。”
    232

    豚蹄穰田

    成語拼音:
    tún tí ráng tián
    成語解釋:
    比喻所花費的極少而所希望的過多。
    成語出處:
    《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有一個農民,用一個小豬蹄祭神,祝莊稼豐收。
    233

    體貼入微

    成語拼音:
    tǐ tiē rù wēi
    成語解釋:
    形容對人照顧和關懷非常細心周到。體貼:細心為別人著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顧到。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8回:“‘只要心平點,少看點利錢,那些貧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這可謂體貼入微了。’”
    234

    挑挑剔剔

    成語拼音:
    tiāo tiāo tī tī
    成語解釋:
    仔細而慎重地或顯然存心挑剔地挑選
    成語出處:
    235

    替天行道

    成語拼音:
    tì tiān xíng dào
    成語解釋:
    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里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群眾的口號。
    成語出處: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236

    逖聽遐視

    成語拼音:
    tì tīng xiá shì
    成語解釋: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成語出處:
    《新唐書·選舉志下》:“圣主明目達聰,逖聽遐視,罪其私冒不慎舉者,小加譴責,大正刑典,責成授任,誰敢不勉?”
    237

    逖聽遠聞

    成語拼音:
    tì tīng yuǎn wén
    成語解釋:
    謂視聽范圍很遠很廣。
    成語出處:
    唐 姚思廉《梁書 武帝紀中》:“庶以矜隱之念,昭被四方,逖聽遠聞,事均親覽。”
    238

    倜儻之才

    成語拼音:
    tì tǎng zhī cái
    成語解釋:
    倜儻:卓異;才:學問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
    成語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進士》:“其負倜儻之才,變通之術。”
    239

    體無完膚

    成語拼音:
    tǐ wú wán fū
    成語解釋: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鄧艾傳》:“子忠與艾俱死”晉 裴松之注引《世語》:“師纂亦與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膚。”
    240

    體無完皮

    成語拼音:
    tǐ wú wán pí
    成語解釋:
    同“體無完膚”。
    成語出處:
    晉·郭訟《魏晉世語》:“纂性急少恩,死之日體無完皮。”
    * ti成語,ti的成語,帶t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