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sheng的成語 (1316個)

    1281

    朝生暮死

    成語拼音:
    zhāo shēng mù sǐ
    成語解釋:
    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成語出處:
    《重修政和證類本草 草下之上》:“朝生幕落花……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朝生暮死。”
    1282

    醉死夢生

    成語拼音:
    zuì sǐ mèng shēng
    成語解釋:
    見“醉生夢死”。
    成語出處:
    郭沫若《前茅·哀時古調》:“陳涉、吳廣起田間,農民之中今在否?一筆,全勾,醉死夢生儔!”
    1283

    枕石寢繩

    成語拼音:
    zhěn shí qǐn shéng
    成語解釋:
    見“枕方寢繩”。
    成語出處:
    《文子·精誠》:“慮犧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寢繩,殺秋約冬,負方州,抱員天。”
    1284

    招是生非

    成語拼音:
    zhāo shì shēng fēi
    成語解釋:
    見“招是惹非”。
    成語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他也有不平,有反抗,有戰斗,而往往不過是將敗落家族的婦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壇上。嘁嘁嚓嚓,招是生非,搬弄口舌,決不在大處著眼。”
    1285

    正視繩行

    成語拼音:
    zhèng shì shéng xíng
    成語解釋:
    謂言行正直。
    成語出處:
    清·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視繩行,無間其里,必能正其人心矣。”
    1286

    捉生替死

    成語拼音:
    zhuō shēng tì sǐ
    成語解釋:
    ①陷害無罪之人為有罪者抵死。②殺一生物為病者消災的巫術。
    成語出處:
    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請著皇家祿,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無辜。”
    1287

    資深望重

    成語拼音:
    zī shēng wàng zhòng
    成語解釋:
    資格老,聲望高。
    成語出處:
    宋·蘇軾《答試館職人啟》:“非獨使之業廣而材成,抑將待其資深而望重。”
    1288

    朝生夕死

    成語拼音:
    zhāo shēng xī sǐ
    成語解釋:
    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成語出處:
    《山海經 海外東經》:“[君子國]有熏華草,朝生夕死。”
    1289

    正聲雅音

    成語拼音:
    zhèng shēng yǎ yīn
    成語解釋:
    純正優雅的音樂。
    成語出處:
    唐 皮日休《通玄子棲賓亭記》:“其正聲雅音,笙師之吹竽,邠人之鼓籥,不能過也。”
    1290

    祖生之鞭

    成語拼音:
    zǔ shēng zhī biān
    成語解釋:
    祖生:指晉人祖逖。祖逖立志收復國土。比喻奮勉向上或先占一著
    成語出處:
    《晉書·劉琨傳》:“與范陽祖逖為友。聞逖被用,與親故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1291

    宗生族攢

    成語拼音:
    zōng shēng zú cuán
    成語解釋:
    攢:聚集。指同類聚集繁衍
    成語出處:
    漢·揚雄《蜀都賦》:“其竹則宗生族攢,俊茂豐美。”
    1292

    再生之德

    成語拼音:
    zài shēng zhī dé
    成語解釋:
    指救命的恩德
    成語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三回:“賢妻,牌頭金玉之言,實為再生之德。”
    1293

    知生之民

    成語拼音:
    zhī shēng zhī mín
    成語解釋:
    知生:求生存。指在與自然界斗爭中求生存的遠古人民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
    1294

    自生自滅

    成語拼音:
    zì shēng zì miè
    成語解釋:
    自然地生長;自然地消滅。形容任其自然;無人過問。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山中五絕句嶺上云》詩:“自生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
    1295

    至圣至明

    成語拼音:
    zhì shèng zhì míng
    成語解釋:
    至:極。最神圣最賢明。舊時用以稱頌帝王。
    成語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臣等聞玄祖之道,用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以仁義是首,相沿百世,作則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
    1296

    自勝者強

    成語拼音:
    zì shèng zhě qiáng
    成語解釋:
    自勝:戰勝自己;強:剛,強。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算剛強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經》第33章:“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1297

    自生自死

    成語拼音:
    zì shēng zì sǐ
    成語解釋:
    自然地發生,生長,又自然地消滅。形容自然發展,無人過問
    成語出處:
    宋·呂皓《上孝宗皇帝書》:“宜宥而不獲宥,宜誅而不及誅,是雖匹夫之幸不幸,猶螻蟻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間,固無損于造化之功也。”
    1298

    正色直繩

    成語拼音:
    zhèng sè zhí shéng
    成語解釋:
    謂嚴正執法。
    成語出處:
    《南史·孔休源傳》:“[孔休源]遷御史中丞,正色直繩,無所回避,百僚憚之。”
    1299

    戰無不勝

    成語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
    成語解釋:
    每次打仗沒有不獲勝的。形容軍隊每戰必勝;戰斗力極強。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1300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成語拼音:
    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成語解釋:
    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語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 sheng成語,sheng的成語,帶she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