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shang的成語 (579個)

    341

    上求下告

    成語拼音:
    shàng qiú xià gào
    成語解釋:
    告:請求。指到處請求
    成語出處:
    《朱子語類輯略》第七卷:“不自反躬窮究,只管上求下告,問他討禪,被他恣意相簿。”
    342

    上勤下順

    成語拼音:
    shàng qín xià shùn
    成語解釋:
    勤:勤奮。順:順從,服從。作領導的勤奮工作,下面的人就會順從他的領導。
    成語出處:
    唐·韓愈《鄆州豀堂詩》:“惟所令之不亦順乎,上勤下順遂濟登茲。”
    343

    賞奇析疑

    成語拼音:
    shǎng qí xī yí
    成語解釋:
    欣賞奇文而析其疑義。
    成語出處:
    晉 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344

    視人如傷

    成語拼音:
    shì rén rú shāng
    成語解釋:
    見“視民如傷”。
    成語出處:
    唐·楊炯《為梓州官屬祭郪縣文》:“居傳其政,愛人如子;山則有梁,鎮茲一方;君宏其道,視人如傷。”
    345

    上樹拔梯

    成語拼音:
    shàng shù bá tī
    成語解釋:
    比喻引誘別人上前而斷絕他的退路。
    成語出處:
    宋 曉瑩《羅湖野錄》第一卷引宋 黃庭堅與興化海老手帖:“此事黃龍興化亦當作助道之緣,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樹拔卻梯也。”
    346

    散傷丑害

    成語拼音:
    sàn shāng chǒu hài
    成語解釋:
    形容不和諧的聲音。
    成語出處:
    《鬼谷子·中經》:“是以聲散傷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347

    賞善罰惡

    成語拼音:
    shǎng shàn fá è
    成語解釋:
    謂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成語出處:
    漢·貢禹《贖罪》:“賞善罰惡,不阿親戚。”
    348

    賞善罰否

    成語拼音:
    shǎng shàn fá fǒu
    成語解釋:
    見“賞善罰惡”。
    成語出處:
    《隸釋·漢平都相蔣君碑》:“賞善罰否,寬猛協中。”
    349

    塞上江南

    成語拼音:
    sāi shàng jiāng nán
    成語解釋:
    見“塞北江南”。
    成語出處:
    葉圣陶《壩上一天》:“我們這一回參觀訪問,常常聽見‘塞上江南’的說法,常常看見‘塞上江南’的字樣。”
    350

    樹上開花

    成語拼音:
    shù shàng kāi huā
    成語解釋:
    “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獲。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這件事參出去,胡統領一面多少總可以生法,還可以‘樹上開花’。”
    351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shì shàng jì
    成語解釋: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語出處: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352

    三十六策,走為上策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語解釋: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353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語解釋: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354

    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語解釋: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只恐沒處走。’”
    355

    束上起下

    成語拼音:
    shù shàng qǐ xià
    成語解釋:
    猶承上啟下。多用于詩文評語。
    成語出處: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棲霞居士評閱:“下半折遙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
    356

    生上起下

    成語拼音:
    shēng shàng qǐ xià
    成語解釋:
    起:扶起,引申為啟發。承接前者,引出后者
    成語出處:
    《舊唐書·褚無量傳》:“凡者,生上起下之名,不專系于本職。”
    357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成語拼音: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
    成語解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成語出處:
    《晚清文學叢鈔 冷眼觀》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
    358

    世上無難事

    成語拼音: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
    成語解釋:
    天下沒有難事。
    成語出處:
    宋 陳元靚《事林廣記》第九卷:“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
    359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成語拼音: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
    成語解釋: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任何困難都能克服。
    成語出處:
    明·酉陽野史《續三國演義》第38回:“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既來至此,焉有怯進之理?”
    360

    死傷相藉

    成語拼音:
    sǐ shāng xiāng jí
    成語解釋:
    藉:以物襯墊。死亡受傷者相互枕藉而臥。形容傷亡者多
    成語出處:
    《元史·世祖紀》:“以致師出連年,死傷相藉,系累相屬,皆彼宋自禍其民也。”
    * shang成語,shang的成語,帶shang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