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的成語 (77個)
-
61
杏腮桃臉
- 成語拼音:
- xìng sāi táo liǎn
- 成語解釋:
- 見“杏臉桃腮”。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西江月·賦丹桂》詞:“杏腮桃臉費鉛華,終慣秋蟾影下。”
-
62
喜笑盈腮
- 成語拼音:
- xǐ xiào yíng sāi
- 成語解釋:
- 盈:充滿;腮:面頰。高興的笑容滿面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四折:“這場災,一時間命運衰,早則解放愁懷,喜笑盈腮。”
-
63
撧耳揉腮
- 成語拼音:
- yōng ěr róu sāi
- 成語解釋:
- 見“撧耳撓腮”。
- 成語出處:
-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難開。”
-
64
鷹犬塞途
- 成語拼音:
- yīng quǎn sāi tú
- 成語解釋:
- 鷹犬:打獵時追捕禽獸的鷹和獵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壞人的爪牙塞滿道路。
- 成語出處:
- 魯迅《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這是后來和現在的話,當時可不然,鷹犬塞途,干兒當道,魏忠賢不是活著就配享了孔廟么?”
-
65
譽塞天下
- 成語拼音:
- yù sāi tiān xià
- 成語解釋:
- 譽:聲譽。好名聲遍天下都知道
- 成語出處: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知己》:“當此時,梁君譽塞天下,屬詞求進之士,奉文章走梁君門下者,蓋無虛日。”
-
66
朝穿暮塞
- 成語拼音:
- zhāo chuān mù sāi
- 成語解釋:
- 比喻頻繁地興建房屋。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東昏侯記》:“光筑繕造,日夜不窮,晨構夕毀,朝穿暮塞。”
-
67
昭德塞違
- 成語拼音:
- zhāo dé sāi wéi
- 成語解釋:
- 彰明美德,杜絕錯誤。
- 成語出處:
- 《左傳·恒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孔穎達疏:“昭德,謂昭明善德,使德益彰聞也;塞違,謂閉塞違邪,使違命止息也。”
-
68
抓耳撓腮
- 成語拼音:
- zhuā ěr náo sāi
- 成語解釋:
- 又抓耳朵又搔腮幫子。形容高興焦急等的樣子。(撓、抓:搔)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1卷:“大郎聽罷,氣得抓耳撓腮沒有是處。”
-
69
撾耳撓腮
- 成語拼音:
- zhuā ěr náo sāi
- 成語解釋:
- 撾:敲擊。抓抓耳朵,搓搓臉頰。形容窘迫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那李瓶兒撾耳撓腮,一頭撞在地下,哭的昏過去。”
-
70
撾耳揉腮
- 成語拼音:
- zhuā ěr róu sāi
- 成語解釋:
- 撾:敲擊;揉:來回擦或搓。抓抓耳朵,搓搓臉頰。形容窘迫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撾耳揉腮,羞答答的半晌怎把頭抬。”
-
71
抓耳搔腮
- 成語拼音:
- zhuā ěr sāo sāi
- 成語解釋:
- 見“抓耳撓腮”。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么?’唐敖聽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
72
拙口笨腮
- 成語拼音:
- zhuō kǒu bèn sāi
- 成語解釋:
- 猶拙嘴笨舌。
- 成語出處:
- 清·宣鼎《夜雨秋燈錄續集》卷三:“咬文嚼字,秀才當行;拙口笨腮,農人本色。”
-
73
拙口鈍腮
- 成語拼音:
- zhuō kǒu dùn sāi
- 成語解釋:
- 比喻嘴笨,沒有口才。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3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
-
74
鉆山塞海
- 成語拼音:
- zuàn shān sāi hǎi
- 成語解釋:
- 比喻做極為困難的事。
- 成語出處:
- 沙汀《淘金記》二:“只要你干,我鉆山塞海總來一個。”
-
75
抓腮挖耳
- 成語拼音:
- zhuā sāi wā ěr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里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也形容高興得不知怎么辦為好
- 成語出處:
- 茅盾《林家鋪子》:“大家喝了一會悶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
76
赭衣塞路
- 成語拼音:
- zhě yī sàī lù
- 成語解釋:
- 穿囚服的人擠滿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成語出處:
- 《漢書·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77
拙嘴笨腮
- 成語拼音:
- zhuō zuǐ bèn sāi
- 成語解釋:
- 見“拙嘴笨舌”。
- 成語出處:
- 劉厚明《常河叔叔》:“不行,不行,我拙嘴笨腮的。”
* sai成語,sai的成語,帶sa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