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的成語 (669個)
-
301
棄短取長
- 成語拼音:
- qì duǎn qǔ cháng
- 成語解釋:
- 棄:拋開。舍棄短處采用長處
- 成語出處:
- 漢·王符《潛夫論·實質》:“智者棄其所短而采取所長,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猶是也。”
-
302
取而代之
- 成語拼音:
- qǔ ér dài zhī
- 成語解釋:
- 奪取別人的地位、權利而代替他。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303
去而之他
- 成語拼音:
- qù ér zhī tā
- 成語解釋:
- 去:離開;之:往。離開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去而之他。”
-
304
取法乎上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老舍《我怎樣寫火葬》:“假若文藝作品的目的只是為給人娛樂,那么像《戰爭與和平》那樣的作品便根本不應存在。我們似應當‘取法乎上’吧?”
-
305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hū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取上等的為準則,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語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306
取法于上,僅得乎中
- 成語拼音:
- qǔ fǎ yú shàng,jìn dé hū zhōng
- 成語解釋:
- 法:標準,規范。取上等的為標準,也只能得到中等的。指做事要高標準嚴要求
- 成語出處:
- 唐·唐太宗《帝范》第四卷:“取法于上,僅得乎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
307
曲高和寡
- 成語拼音:
- qǔ gāo hè guǎ
- 成語解釋:
- 曲:樂曲。高:高雅。和:和諧地跟著唱。寡:少。樂曲的格調越高;能跟著唱的人就越少。原比喻知音難覓。現多用于比喻言行卓越不凡、藝術作品等高雅深奧;很難有人理解或接受。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
308
屈榖巨瓠
- 成語拼音:
- qū gǔ jù hù
- 成語解釋:
- 比喻無用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今田仲不恃人而食,亦無益人之國,亦堅瓠之類也。”
-
309
屈高就下
- 成語拼音:
- qū gāo jiù xià
- 成語解釋:
- 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遷就地位低的人。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
-
310
去故就新
- 成語拼音:
- qù gù jiù xīn
- 成語解釋:
- 就:歸于,留下。除去舊的,留下新的。
- 成語出處:
- 《史記 律書》:“三月也,律中姑洗。”張守節正義:“《白虎通》云:‘沽者,故也。洗者,鮮也。’言萬物去故就新,莫不鮮明也。”
-
311
去故納新
- 成語拼音:
- qù gù nà xīn
- 成語解釋:
- 猶言去舊迎新。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以迎新年,相聚酣飲,留宿歲飯,至新年十二日,則棄之街衢,以為去故納新也。”
-
312
屈蠖求伸
- 成語拼音:
- qū huò qiú shēn
- 成語解釋:
- 蠖: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用彎曲來求得伸展。比喻以退為進的策略。
- 成語出處:
- 《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
313
去害興利
- 成語拼音:
- qù hài xīng lì
- 成語解釋:
- 去:除掉;興:興辦。去掉有害的興辦有利的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國子助教河東薛君墓志銘》:“后佐河陽軍,任事去害興利。”
-
314
屈節卑體
- 成語拼音:
- qū jié bēi tǐ
- 成語解釋:
- 屈節:折節;卑:低。降低自己的心志低聲下氣去服侍別人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白虎通·姓命》:“所以表情見意,屈節卑體尊事人者也。”
-
315
趨吉避兇
- 成語拼音:
- qū jí bì xiōng
- 成語解釋:
- 趨: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開兇禍災難。亦作“趨吉逃兇”、“避兇趨吉”。
- 成語出處:
- 明·沈鯨《雙珠記·母子分珠》:“趨吉避兇,儒者之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吾等問于高明之人,當趨吉避兇。”
-
316
曲盡其妙
- 成語拼音:
- qū jìn qí miào
- 成語解釋:
- 把其中微妙之處委婉細致地充分表達出來。形容表達能力很強。
- 成語出處:
- 晉 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謂曲盡其妙。”
-
317
曲盡其巧
- 成語拼音:
- qū jìn qí qiǎo
- 成語解釋:
- 曲:委婉細致。曲折而委婉地將其中的奧妙之處充分表達出來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引狀》:“昔祖宗之朝,崇尚辭律,則詩賦之工,曲盡其巧。”
-
318
曲盡其態
- 成語拼音:
- qū jìn qí tài
- 成語解釋:
- 曲:委婉細致。曲折委婉地充分表達其姿態。形容表達技巧非常高明
- 成語出處:
- 明·陶宗儀《輟耕錄·敘畫》:“畫之為用大矣,盈天地間者萬物,悉皆含豪運思,曲盡其態。”
-
319
屈節辱命
- 成語拼音:
- qū jié rǔ mìng
- 成語解釋:
- 失去了節操,辱沒了使命。
- 成語出處:
- 《漢書·蘇武傳》:“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
320
曲盡人情
- 成語拼音:
- qū jìn rén qíng
- 成語解釋:
- 曲:委婉。委婉巧妙地刻畫人的心思
- 成語出處:
- 宋·邵雍《觀詩吟》:“愛君難得似當時,曲盡人情莫若詩。”
* qu成語,qu的成語,帶q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