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qi的成語 (1967個)

    1421

    聲譽鵲起

    成語拼音:
    shēng yù què qǐ
    成語解釋:
    比喻聲名迅速增高。
    成語出處: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新城北錄下》:“至洪班則聲名鵲起。”
    1422

    聲應氣求

    成語拼音:
    shēng yìng qì qiú
    成語解釋:
    應:應和,共鳴;求:尋找。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成語出處:
    《周易 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1423

    神懌氣愉

    成語拼音:
    shén yì qì yú
    成語解釋:
    形容歡欣愉快。
    成語出處:
    清·薛福成《重建蘇州南禪奪鐘樓記》:“浮屠時其撞擊,鏗鍧朝夕,田是蘇之士民神懌氣愉,而瞻聽益嚴以悚。”
    1424

    三征七辟

    成語拼音:
    sān zhēng qī bì
    成語解釋:
    三、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薦舉。指朝廷多次征名為官
    成語出處:
    《晉書·王褒傳》:“于是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1425

    三折其肱

    成語拼音:
    sān zhé qí gōng
    成語解釋: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1426

    慎重其事

    成語拼音:
    shèn zhòng qí shì
    成語解釋:
    謂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1回:“某觀察卻慎重其事的說道:‘這是兄弟始創的一個大公司。’”
    1427

    噬指棄薪

    成語拼音:
    shì zhǐ qì xīn
    成語解釋:
    噬指:咬手指。指母子眷念的感情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磐傳》:“順少孤,養母,嘗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順不還,乃噬其指,順即心動,棄薪馳歸,跪問其故。”
    1428

    山走石泣

    成語拼音:
    shān zǒu shí qì
    成語解釋:
    泣:哭泣。山在移動,石頭也哭泣。比喻暴政將要滅亡
    成語出處:
    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桀時泰山,山走石泣。”
    1429

    食之無味,棄之不甘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bù gān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這一種雜志,大約小峰是食之無味,棄之不甘也。”
    1430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成語拼音:
    shí zhī wú wèi,qì zhī kě xī
    成語解釋:
    味:滋味。吃起來沒有滋味,丟掉它又可惜。形容東西無大用處但又舍不得拋棄
    成語出處:
    晉·司馬彪《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1431

    同胞共氣

    成語拼音:
    tóng bāo gòng qì
    成語解釋:
    喻指親兄弟。
    成語出處:
    《北齊書·孝昭帝紀》:“體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內瞻仰,同胞共氣,家國所憑。”
    1432

    同窗契友

    成語拼音:
    tóng chuāng qì yǒu
    成語解釋:
    同窗:同學;契:意氣相合。老同學,好朋友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1433

    天奪其魄

    成語拼音:
    tiān duó qí pò
    成語解釋:
    見“天奪之魄”。
    成語出處:
    宋·沈作喆《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其魄。”
    1434

    同符合契

    成語拼音:
    tóng fú hé qì
    成語解釋:
    比喻完全相合,完全相同。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術甚奇之,以堅部曲還策”裴松之注引《吳歷》:“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
    1435

    天高氣清

    成語拼音:
    tiān gāo qì qīng
    成語解釋:
    清:清澄。指天空高遠,氣候清爽
    成語出處:
    戰國·楚·宋玉《九辯》:“泬寥兮天高而氣清。”
    1436

    談過其實

    成語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成語解釋:
    猶言言過其實。
    成語出處:
    唐·盧照鄰《五悲·悲今日》:“嘗謂談過其實,辨而非真。”
    1437

    天高氣爽

    成語拼音:
    tiān gāo qì shuǎng
    成語解釋:
    形容秋天天空高遠明朗、氣候涼爽宜人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今日天高氣爽,眾頭目每向沙堤射獵一番。”
    1438

    貪功起釁

    成語拼音:
    tān gōng qǐ xìn
    成語解釋:
    貪求事功而挑起爭端。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5回:“孟明等貪功起釁,妄動干戈,使兩國恩變為怨。”
    1439

    屯積居奇

    成語拼音:
    tún jī jū qí
    成語解釋:
    謂把奇貨儲存起來,待機高價出售。
    成語出處:
    鄧子恢《閩西暴動與紅十二軍》:“通過重租、高利貸、苛捐雜稅、屯積居奇,賤買貴賣和充斥市場的洋貨,吸吮著閩西人民的鮮血。”
    1440

    囤積居奇

    成語拼音:
    tún jī jū qí
    成語解釋:
    把稀有的貨物儲藏起來。指商人囤積大量商品;等待高價出賣;牟取暴利。囤:積存;居:儲藏;奇:緊俏或稀有的貨物。
    成語出處:
    《談》:“頭腦靈敏點的或者更貪心的老爺們還要干點囤積居奇的生意。”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