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qi的成語 (1967個)

    1041

    七死八活

    成語拼音:
    qī sǐ bā huó
    成語解釋:
    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你哄著誰哩,你把這個餓鬼弄的七死八活,卻要怎么?”
    1042

    七手八腳

    成語拼音:
    qī shǒu bā jiǎo
    成語解釋: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幾個手腳。形容人多手雜;動作忙亂。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腳,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
    1043

    七首八腳

    成語拼音:
    qī shǒu bā jiǎo
    成語解釋:
    形容慌張亂闖。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本來不會走城里的路,這時著了急,七首八腳的亂跑,眼睛又不看著前面,跑了一箭多路,一頭撞到一頂轎子上。”
    1044

    七上八落

    成語拼音:
    qī shàng bā luò
    成語解釋:
    形容心神不定或慌亂不安。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倒在樹根底下,唬的三十六個牙齒捉對兒廝打,那心頭一似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的響,渾身卻如重風麻木,兩腿一似斗敗公雞,口里連聲叫苦。”
    1045

    七事八事

    成語拼音:
    qī shì bā shì
    成語解釋:
    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1回:“家中正七事八事,聽見薛嫂來說此話,唬得慌了手腳。”
    1046

    七損八傷

    成語拼音:
    qī sǔn bā shāng
    成語解釋:
    形容損傷慘重。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后面伏兵齊起,這索超便有三頭六臂,也須七損八傷。”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
    1047

    七上八下

    成語拼音:
    qī shàng bā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心神不安的驚惶樣子。
    成語出處:
    宋 宗杲說《大慧普覺禪師語錄》第21卷:“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鐵橛,沒滋味時,切莫退志。”
    1048

    七舌八嘴

    成語拼音:
    qī shé bā zuǐ
    成語解釋:
    同“七嘴八舌”。
    成語出處:
    丁玲《奔》:“茶館里又圍了許多人,都把他們當做談話的中心,七舌八嘴,然而沒有一句話可以暫時使他們寬心一下。”
    1049

    棄俗出家

    成語拼音:
    qì sú chū jiā
    成語解釋:
    棄:放棄;俗:塵俗。放棄世俗出家為僧尼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回:“今有這個表弟姓魯,是關西軍漢出身,因見塵世艱辛,情愿棄俗出家。”
    1050

    欺世盜名

    成語拼音:
    qī shì dào míng
    成語解釋:
    欺:欺騙;世人:指當時的人。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成語出處:
    荀況《荀子 不茍》:“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
    1051

    耆宿大賢

    成語拼音:
    qí sù dà xián
    成語解釋:
    耆:老。指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樊儵傳》:“耆宿大賢,多見廢弁。”
    1052

    欺世釣譽

    成語拼音:
    qī shì diào yù
    成語解釋:
    欺:欺騙;世:世人;譽:名聲。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成語出處:
    《元史·隱逸傳》:“世主亦茍取其名而強起之,不如所聞,則曰:‘是欺世釣譽者也。’”
    1053

    起師動眾

    成語拼音:
    qǐ shī dòng zhòng
    成語解釋:
    眾:大隊人馬。舊指大規模出兵。現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成語出處:
    《晉書·呂纂傳》:“夫起師動眾,必參之天人,茍非其時,圣賢所不為。”
    1054

    七十二變

    成語拼音:
    qī shí èr biàn
    成語解釋:
    變化多端的策略、手法和方法
    成語出處:
    毛澤東《矛盾論》:“神話中的許多變化,例如《山海經》中所說的‘夸父追日’,《淮南子》中所說的‘羿射九日’,《西游記》中所說的孫悟空七十二變……”
    1055

    七十二行

    成語拼音:
    qī shí èr háng
    成語解釋:
    泛指各行各業。
    成語出處:
    陶行知《自動學校賀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小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如在。”
    1056

    起死回骸

    成語拼音:
    qǐ sǐ huí hái
    成語解釋:
    使死人或死東西復活。形容醫術高明。比喻挽救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情
    成語出處:
    宋·范成大《問天醫賦》:“竊聞大神,天醫之王。范圍堪輿,運平陰陽;起死回骸,斡旋天藏。”
    1057

    起死回生

    成語拼音:
    qǐ sǐ huí shēng
    成語解釋: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成語出處:
    《太平廣記 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
    1058

    欺世惑俗

    成語拼音:
    qī shì huò sú
    成語解釋:
    欺騙世人,破壞習俗
    成語出處: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與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時期,一種學論初出世時,誰不受人非難,被詆為非圣無法,離經畔道,欺世惑俗,乃至處于極刑呢?”
    1059

    泣數行下

    成語拼音:
    qì shù háng xià
    成語解釋:
    眼淚接連不斷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傷。
    成語出處:
    漢 班固《漢書 高帝紀》:“令兒皆和習之。上乃起舞,忼慨傷懷,泣數行下。”
    1060

    欺世惑眾

    成語拼音:
    qī shì huò zhòng
    成語解釋:
    欺騙世人,迷惑大眾。指壞人以欺騙手段博得信任
    成語出處: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