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的成語 (1967個)
-
761
七大八小
- 成語拼音:
- qī dà bā xiǎo
- 成語解釋:
-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謂妻妾眾多。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有幾張樹根的坐具,卻是七大八小的不勻。”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八回:“這十二釵說是金陵的,怎么家里這些人如今七大八小的就剩了這幾個。”
-
762
七斷八續
- 成語拼音:
- qī duàn bā xù
- 成語解釋:
- 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 成語出處:
- 《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
-
763
齊大非偶
- 成語拼音:
- qí dà fēi ǒu
- 成語解釋:
- 指辭婚者表示自己門第或勢位卑微,不敢高攀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
764
齊大非耦
- 成語拼音:
- qí dà fēi ǒu
- 成語解釋:
- 舊時凡因不是門當戶對而辭婚的,常用此話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左傳·桓公六年》:“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大子忽,大子忽辭。人問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齊大,非吾耦也。’”
-
765
棄短就長
- 成語拼音:
- qì duǎn jiù cháng
- 成語解釋:
- 謂舍棄短處而采用長處。
- 成語出處:
- 東漢·孔融《肉刑議》:“胡明德之君,遠度深惟,棄短就長,不茍革其政也。”
-
766
豈弟君子
- 成語拼音:
- qǐ dì jūn zǐ
- 成語解釋:
- 和樂平易而厚道的人。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青蠅》:“豈弟君子,無信讒言。”
-
767
棄短取長
- 成語拼音:
- qì duǎn qǔ cháng
- 成語解釋:
- 棄:拋開。舍棄短處采用長處
- 成語出處:
- 漢·王符《潛夫論·實質》:“智者棄其所短而采取所長,以致其功,明君用士亦猶是也。”
-
768
棄道任術
- 成語拼音:
- qì dào rèn shù
- 成語解釋:
- 《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后因以“棄道任術”謂統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術。
- 成語出處:
- 《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
-
769
耆德碩老
- 成語拼音:
- qí dé shuò lǎo
- 成語解釋:
- 盛德高年的人
- 成語出處:
- 唐 李翱《卓異記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帶平章之號,然非耆德碩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
770
氣斷聲吞
- 成語拼音:
- qì duàn shēng tūn
- 成語解釋:
- 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
-
771
其道亡繇
- 成語拼音:
- qí dào wáng yáo
- 成語解釋:
- 亦作“其道無由”。找不到門徑;無法辦到。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刑法志》:“雖后欲改過自新,其道亡繇也。”
-
772
其道無由
- 成語拼音:
- qí dào wú yóu
- 成語解釋:
- 見“其道亡繇”。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因愚夫愚婦,識字知書者少,勸使為善,誡使勿惡,其道無由。”
-
773
棄短用長
- 成語拼音:
- qì duǎn yòng cháng
- 成語解釋:
- 猶棄短就長。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1回:“因此制臺想派一個人到外國調查調查有什么新法子,回來教給這些工匠等,他們好棄短用長。”
-
774
瓊堆玉砌
- 成語拼音:
- qióng duī yù qì
- 成語解釋:
- 好象白玉堆砌而成。比喻白玉般的事物聚集一處。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7回:“時煬帝與蕭后才轉過后殿,早望見高臺上瓊堆玉砌,一片潔白,異香陣陣,撲面飄來。”
-
775
欺大壓小
- 成語拼音:
- qī dà yā xiǎo
- 成語解釋:
- 欺騙強大的,壓迫弱小的。
- 成語出處:
- 元 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雕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全憑諂佞奸貪。”
-
776
齊東野語
- 成語拼音:
- qí dōng yě yǔ
- 成語解釋:
- 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
777
氣得志滿
- 成語拼音:
- qì dé zhì mǎn
- 成語解釋:
- 形容春風得意,心滿意足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荊潭唱和詩序》:“是故文章之作,恒發于羈旅草野,至若王公貴人,氣得志滿,非性能而好之則不暇以為。”
-
778
乞兒暴富
- 成語拼音:
- qǐ ér bào fù
- 成語解釋:
- 乞兒:乞丐。乞丐驟然發了大財。比喻學問大增
- 成語出處:
- 明·袁宏道《瓶史·器具》:“然寒微之士,無從致此,但得宣、成等窯磁瓶各一二枚,亦可謂乞兒暴富矣。”
-
779
器二不匱
- 成語拼音:
- qì èr bù kuì
- 成語解釋:
- 比喻東西有儲備,就不怕短缺。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六年》:“君異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匱,君二多難。”
-
780
乞兒乘車
- 成語拼音:
- qǐ ér chéng chē
- 成語解釋:
- 諷刺官職提升得快的話。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書·鄧艾傳》注引《世語》:“君釋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擁麾蓋,守兵馬郡,乞兒乘小車,一何駛乎?”
* qi成語,qi的成語,帶q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