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mao的成語 (360個)

    341

    竹苞松茂

    成語拼音:
    zhú bāo sōng mào
    成語解釋: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門興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342

    子丑寅卯

    成語拼音:
    zǐ chǒu yín mǎo
    成語解釋:
    四個地支。多指事理。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時?’師曰:‘子丑寅卯。’僧禮拜。師 示頌曰:‘十二時中那事別,子丑寅卯吾今說。若會唯心萬法空,釋迦、彌勒從茲決 。’”
    343

    枝繁葉茂

    成語拼音:
    zhī fán yè mào
    成語解釋:
    枝葉繁密茂盛。
    成語出處:
    明 孫柚《琴心記》:“愿人間天上共效綢繆,賀郎君玉潤水清,祝小姐枝繁葉茂。”
    344

    竹籬茅舍

    成語拼音:
    zhú lí máo shě
    成語解釋:
    用竹子圍的籬笆,茅草蓋頂的房屋。形容住房簡陋或濃郁的田園風光。
    成語出處:
    元·喬吉《賣花聲·悟世》:“塵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我竹籬茅舍。”
    345

    狀貌不及中人

    成語拼音:
    zhuàng mào bù jí zhōng rén
    成語解釋:
    壯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游俠列傳》:“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
    346

    眾毛攢裘

    成語拼音:
    zhòng máo cuán qiú
    成語解釋:
    攢:聚;裘:皮衣。聚集許多小塊皮毛,能夠縫成一件皮衣。比喻積少成多。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常言道:‘眾毛攢裘。’”
    347

    爭貓丟牛

    成語拼音:
    zhēng māo diū niú
    成語解釋:
    比喻貪小失大。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0回:“真正是爭得貓兒丟了牛。”
    348

    眾毛飛骨

    成語拼音:
    zhòng máo fēi gǔ
    成語解釋:
    指眾多輕物能掀起重物。
    成語出處:
    唐 李白《雪讒詩贈友人》:“群輕折軸,下沉黃泉;眾毛飛骨,上凌青天。”
    349

    照貓畫虎

    成語拼音:
    zhào māo huà hǔ
    成語解釋: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11回:“這大相公聰明得很,他是照貓畫虎,一見即會套的人。”
    350

    屬毛離里

    成語拼音:
    zhǔ máo lí lǐ
    成語解釋:
    比喻子女與父母關系的密切。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離于里?”
    351

    猙獰面貌

    成語拼音:
    zhēng níng miàn mào
    成語解釋:
    猙獰:樣子兇惡。形容面貌兇惡可怕
    成語出處:
    鄧小平《敵占區的組織工作與政策運用》:“我們一方面要領導群眾爭取斗爭的勝利,一方面必須充分暴露敵人的猙獰面貌。”
    352

    捉鼠拿貓

    成語拼音:
    zhuō shǔ ná māo
    成語解釋:
    拿:抓住。捉住老鼠和貓。比喻能制服敵手。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若論我腹中的兵書,委的有神鬼不測之機,有捉鼠拿貓之法。”
    353

    氈上拖毛

    成語拼音:
    zhān shàng tuō máo
    成語解釋:
    氈為毛制,在氈上拖毛,則澀滯難行。用以形容腳步畏縮不前。
    成語出處: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我著你去呵,似弩箭離弦,叫你回來呵,便似氈上拖毛。程嬰,你則道我不認的你哩!”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魯智深窟里拔蛇……宋公明似氈上拖毛。”
    354

    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成語拼音:
    zuǐ shàng wú máo,bàn shì bù láo
    成語解釋:
    指年輕人辦事不老練與牢靠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俗語說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像你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會冤枉人的了?”
    355

    胙土分茅

    成語拼音:
    zuò tǔ fēn máo
    成語解釋:
    胙:賜;分茅: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指分封爵位和土地
    成語出處:
    明·王錂《春蕪記》:“分茅胙土,賴周天子寵緩;右佛左縈,憑項莊王余烈。”
    356

    自相矛盾

    成語拼音:
    zì xiāng máo dùn
    成語解釋: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觸。矛:古時用來進攻的銳器;盾:古時用來防身的盾牌。
    成語出處:
    《韓非子 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357

    自惜羽毛

    成語拼音:
    zì xī yǔ máo
    成語解釋:
    比喻為珍惜自己的名聲
    成語出處:
    358

    支葉碩茂

    成語拼音:
    zhī yè shuò mào
    成語解釋:
    樹的枝葉碩大茂密,比喻子孫繁盛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葉碩茂。”
    359

    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成語拼音:
    zhòng yú tài shān,qīng yú hóng máo
    成語解釋:
    泰山:山名,在山東省,主峰海拔1524米;鴻毛:大雁的毛。形容意義重大或比大雁的毛還輕,指雙重價值
    成語出處:
    高曉聲《劉宇寫書》:“是的,劉宇要死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劉宇如果死了,究竟算泰山還是算鴻毛,只有天曉得。”
    360

    占著茅坑不拉屎

    成語拼音:
    zhàn zhe máo kēng bù lā shǐ
    成語解釋:
    比喻占著位置不干活
    成語出處:
    鄧小平《關于國防工業企業的整頓》:“這樣的領導干部,索性請他好好休息,不然占著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 mao成語,mao的成語,帶mao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