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lu的成語 (530個)

    461

    月露風云

    成語拼音:
    yuè lù fēng yún
    成語解釋:
    比喻無用的文字。
    成語出處:
    《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462

    圓顱方趾

    成語拼音:
    yuán lú fāng zhǐ
    成語解釋:
    方腳圓頭。指人類。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精神訓》:“故頭之圓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463

    一路貨色

    成語拼音:
    yī lù huò sè
    成語解釋:
    一路:同一類。貨色:貨物。比喻同一類丑貨。
    成語出處:
    郭澄清《大刀記》第七章:“叫我看,一進了他們這個大染缸,就全變成一路貨色了。”
    464

    驛路梅花

    成語拼音:
    yì lù méi huā
    成語解釋:
    同“驛使梅花”。
    成語出處:
    唐·牟融《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465

    一路平安

    成語拼音:
    yī lù píng ān
    成語解釋:
    旅途上平安順利。
    成語出處:
    明 范受益《尋親記》:“大王爺,保佑弟子一路平安,腳輕手健。”
    466

    一路順風

    成語拼音:
    yī lù shùn fēng
    成語解釋: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成語出處:
    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陳兩處亦無動靜,一路順風無些毫打叉之事。”
    467

    一路神祇

    成語拼音:
    yī lù shén qí
    成語解釋:
    謂同伙的人。意含譏諷。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5回:“因指著應伯爵、謝希大說道:‘這兩個天殺的,和他都是一路神祇。’”
    468

    應箓受圖

    成語拼音:
    yìng lù shòu tú
    成語解釋:
    箓:符箓;圖:河圖。順應符箓的預言,承受河圖的象征。指當皇帝是出于天意
    成語出處:
    《周易·緯乾鑿度》下卷:“二十九年伐崇侯,作靈臺,改正朔,布王號于天下,受箓應河圖。”
    469

    異路同歸

    成語拼音:
    yì lù tóng guī
    成語解釋:
    通過不同的道路,到達同一個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
    成語出處:
    《文子 精誠》:“三皇五帝三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
    470

    雨露之恩

    成語拼音:
    yǔ lù zhī ēn
    成語解釋:
    滋生萬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澤、恩情。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蘇州謝上表》:“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為榮。”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471

    月露之體

    成語拼音:
    yuè lù zhī tǐ
    成語解釋:
    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成語出處:
    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472

    倚廬之望

    成語拼音:
    yǐ lú zhī wàng
    成語解釋:
    形容父母盼望子女歸來的迫切心情
    成語出處:
    唐·駱賓王《上廉使啟》:“雖噬臍思歸,空軫倚廬之望;而嚙臂未仕,非圖高蓋之榮。”
    473

    幽明異路

    成語拼音:
    yōu míng yì lù
    成語解釋:
    幽明:陰間和陽間。陰間和陽間是不同的道路
    成語出處:
    唐·朱慶余《冥音錄》:“幽明異路,人鬼道殊,今者人事相接,亦萬代一時。”
    474

    云泥殊路

    成語拼音:
    yún ní shū lù
    成語解釋: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懸殊。
    成語出處:
    北魏·荀濟《贈陰梁州》:“云泥已殊路。”
    475

    云泥異路

    成語拼音:
    yún ní yì lù
    成語解釋: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
    成語出處: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476

    倚人廬下

    成語拼音:
    yǐ rén lú xià
    成語解釋:
    指依靠別人生活。
    成語出處:
    郭沫若《芭蕉花》:“最初流到貴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廬下,受了種種的虐待。”
    477

    怨聲盈路

    成語拼音:
    yuàn shēng yíng lù
    成語解釋: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成語出處:
    《魏書·高肇傳》:“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制,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勛人。由是怨聲盈路矣。”
    478

    怨聲載路

    成語拼音:
    yuàn shēng zài lù
    成語解釋: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成語出處:
    《舊唐書·張廷珪傳》:“州縣征輸,星火逼迫,或謀計靡所,或鬻賣以充,怨聲載路,私氣未洽。”
    479

    應圖受箓

    成語拼音:
    yìng tú shòu lù
    成語解釋:
    圖:河圖;箓:符箓。順應符箓的預言,承受河圖的象征。指當皇帝是出于天意
    成語出處:
    《舊唐書·禮儀志》:“物極而復,天祚我唐,武、文二后,應圖受箓。”
    480

    有聞必錄

    成語拼音:
    yǒu wén bì lù
    成語解釋:
    聞:聽到的;錄:記錄。凡是聽到的;全部記錄下來。
    成語出處:
    清 張春海《宦海》第11回:“在下做書的更不便無端妄語,信口雌黃,不過照著有聞必錄的例兒,姑且的留資談助。”
    * lu成語,lu的成語,帶l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