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li的成語 (1870個)

    1781

    鑄劍為犁

    成語拼音:
    zhù jiàn wéi lí
    成語解釋:
    銷熔武器以制造務農器具。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王肅《孔子家語 致思》:“鑄劍戟以為農器,放牛馬于原藪,室家無離曠之思,千歲無戰斗之患。”
    1782

    嘴尖牙利

    成語拼音:
    zuǐ jiān yá lì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783

    再接再厲

    成語拼音:
    zài jiē zài lì
    成語解釋:
    再:繼續;接:接觸;厲:即“礪”;磨快。原指雄雞相斗時;每次交鋒前先磨磨嘴。現比喻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1784

    再接再礪

    成語拼音:
    zài jiē zài lì
    成語解釋:
    接:交戰;礪:磨礪。原謂雞再磨嘴,然后再相斗。后用以指繼續努力,堅持不懈。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孟郊《斗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礪乃。”
    1785

    眾口交詈

    成語拼音:
    zhòng kǒu jiāo lì
    成語解釋:
    眾人一致責罵。
    成語出處:
    清 夏燮《中西紀事 海疆殉難記上》:“牛督擁兵護逃,眾口交詈。”
    1786

    鑿空立論

    成語拼音:
    záo kōng lì lùn
    成語解釋:
    鑿空:缺乏根據,牽強附會。比喻本來缺乏根據,卻挖空心思穿鑿附會地作出論斷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固不可鑿空立論,然讀書有疑有所見,自不容不立論。”
    1787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

    成語拼音:
    zhǐ kě zhì qǔ,bù kě lì dí
    成語解釋:
    敵:抵擋,抵抗。只能用智謀取勝,不能以實力相拼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21卷:“錢镠與二鐘商議道:‘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宜出奇兵應之。’”
    1788

    坐立不安

    成語拼音:
    zuò lì bù ān
    成語解釋:
    坐著站著都不安寧。形容煩躁、緊張的樣子。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1789

    中立不倚

    成語拼音:
    zhōng lì bù yǐ
    成語解釋: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成語出處:
    《禮記·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
    1790

    支離繁碎

    成語拼音:
    zhī lí fán suì
    成語解釋:
    支離: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體
    成語出處: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為學兩端》:“近時為學不過兩端,一則徑趨簡約,脫略過高;一則專務外馳,支離繁碎。”
    1791

    自力更生

    成語拼音:
    zì lì gēng shēng
    成語解釋: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獲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業發展興旺。更生:重新獲得生命。
    成語出處:
    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中國不但會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國家維護中國的獨立與完整的麻煩。”
    1792

    字里行間

    成語拼音:
    zì lǐ háng jiān
    成語解釋:
    字詞里邊;文句中間。指文章字句間所透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云吐于行間,珠玉生于字里。”
    1793

    災梨禍棗

    成語拼音:
    zāi lí huò zǎo
    成語解釋:
    從前印書用梨木或棗木刻板。形容濫刻無用不好的書。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六:“至于交通聲氣,號召生徒,禍棗災梨,遞相神圣,不但有明末造,標榜多誣,即月泉吟社諸人,亦病未離乎客氣矣。”
    1794

    卓立雞群

    成語拼音:
    zhuó lì jī qún
    成語解釋:
    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成語出處: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梁·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1795

    重理舊業

    成語拼音:
    zhòng lǐ jiù yè
    成語解釋:
    見“重溫舊業”。
    成語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再嫁呢,還是住家?還是索性大張旗鼓的重理舊業?這倒是個大問題。”
    1796

    鏃礪括羽

    成語拼音:
    zú lì kuò yǔ
    成語解釋:
    比喻人刻苦磨練,力求精進。括羽,用羽毛裝束箭尾。語本《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成語出處:
    語本《孔子家語·子路初見》:“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1797

    自利利他

    成語拼音:
    zì lì lì tā
    成語解釋:
    自利:以利己為主的修養;利他:以利他人為目的的行為。佛教自稱修身的最終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對己對人都有好處
    成語出處:
    《佛遺教經·眾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1798

    整旅厲卒

    成語拼音:
    zhěng lǚ lì zú
    成語解釋:
    整訓軍隊,激勵士卒。
    成語出處:
    《北齊書·莫多婁貸文傳》:“周文帝軍出函谷,景與高昂議整旅厲卒,以待其至。”
    1799

    自立門戶

    成語拼音:
    zì lì mén hù
    成語解釋:
    自己獨立成為一戶人家。指成家自立。多比喻獨立出來;另搞一套。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31回:“要稱我的心,除非自立門戶。”
    1800

    竹籬茅舍

    成語拼音:
    zhú lí máo shě
    成語解釋:
    用竹子圍的籬笆,茅草蓋頂的房屋。形容住房簡陋或濃郁的田園風光。
    成語出處:
    元·喬吉《賣花聲·悟世》:“塵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我竹籬茅舍。”
    * li成語,li的成語,帶l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