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的成語 (1870個)
-
1721
夭桃秾李
- 成語拼音:
- yāo táo nóng lǐ
- 成語解釋:
- 比喻年少美貌。多用為對人婚娶的頌辭。
- 成語出處:
-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華如桃李。”
-
1722
云屯森立
- 成語拼音:
- yún tún sēn lì
- 成語解釋:
- 眾多而整肅貌。
- 成語出處:
- 清·侯方域《為司徒公贈萬將軍序》:“以張公節制三方,其部下熊羆之士,云屯森立,而特屬望將軍,其必有以取之矣。”
-
1723
淵停山立
- 成語拼音:
- yuān tíng shān lì
- 成語解釋:
- 喻人品德如淵水深沉,如高山聳立。
- 成語出處:
- 清 錢謙益《太保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公生而孝友順祥,篤誡明允,淵停山立,不茍訾笑。”
-
1724
蠅頭微利
- 成語拼音:
- yíng tóu wēi lì
- 成語解釋:
- 如同蒼蠅頭那樣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潤。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
1725
蠅頭小利
- 成語拼音:
- yíng tóu xiǎo lì
- 成語解釋:
- 如同蒼蠅頭那樣小的利益。指極其微小的私利。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
1726
有條有理
- 成語拼音:
- yǒu tiáo yǒu lǐ
- 成語解釋:
- 有條理;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 成語出處:
-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
1727
夭桃襛李
- 成語拼音:
- yāo táo yàn lǐ
- 成語解釋:
- 亦作“夭桃秾李”。①《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兩詩以桃李之花興新人之美。后多以“夭桃襛李”為贊頌新人年少俊美之辭。②茂盛艷麗的桃花、李花。
- 成語出處:
-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華如桃李。”
-
1728
淵渟岳立
- 成語拼音:
- yuān tíng yuè lì
- 成語解釋:
- 見“淵渟岳峙”。
- 成語出處:
- 晉·葛洪《抱樸子·名實》:“執經衡門,淵渟岳立,寧潔身以守滯,恥脅肩以茍合。”
-
1729
漁翁得利
- 成語拼音:
- yú wēng dé lì
- 成語解釋:
- 見“漁人得利”。
- 成語出處:
- 清·庾嶺勞人《蜃樓志》第15回:“趁著潮州兵將赴調,我乘空襲了城池,豈不是漁翁得利?”
-
1730
魚網鴻離
- 成語拼音:
- yú wǎng hóng lí
- 成語解釋:
-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成語出處:
- 《詩經·邶風·新臺》:“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1731
遇文王施禮樂,遇桀紂動干戈
- 成語拼音:
- yù wén wáng shī lǐ yuè,yù jié zhòu dòng gān gē
- 成語解釋:
- 文王:周文王;桀:夏桀;紂:商紂。指碰到好人以禮相待,遇到壞人以武相待
- 成語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48卷:“遇文王興禮樂,遇桀紂呈干戈。”
-
1732
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成語拼音: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 成語解釋: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以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為合必有不合,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1733
漁翁之利
- 成語拼音:
- yú wēng zhī lì
- 成語解釋:
- 猶言漁人之利。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一回:“甲午為日本侵我東三省,俄、德出為調停,借收漁翁之利,大局又為之一變。”
-
1734
影形不離
- 成語拼音:
- yǐng xíng bù lí
- 成語解釋:
- 形影不離。比喻關系密切。
- 成語出處:
- 老舍《趙子曰》:“他的面貌、服裝比趙子曰的好看的不止十倍,可是他們兩個是影形不離的好朋友。”
-
1735
一瀉百里
- 成語拼音:
- yī xiè bǎi lǐ
- 成語解釋:
- 見“一瀉千里”。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貞女峽》詩:“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云濤。”
-
1736
用心竭力
- 成語拼音:
- yòng xīn jié lì
- 成語解釋:
- 用盡心計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破天陣》:“如今圣人招賢納士,豁達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則要你用心竭力也。”
-
1737
噦心瀝血
- 成語拼音:
- yuě xī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噦:嘔吐;瀝:滴。吐出心,流出血。比喻費盡心思和精力
- 成語出處:
- 明·沈榜《宛署雜記·志遺六》:“讀公當時十失四事諸疏,蓋皆噦心瀝血之誠也。”
-
1738
一瀉千里
- 成語拼音:
- yī xiè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江河奔流直下;迅達千里。比喻文筆或曲調氣勢奔放、流暢。今又喻急劇持續地下降。
- 成語出處:
- 宋 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大江在河,一瀉千里。”
-
1739
陽煦山立
- 成語拼音:
- yáng xù shān lì
- 成語解釋:
- 象太陽那樣暖和,象山岳那樣屹立。比喻人性格溫和,品行端正。
- 成語出處:
-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顏貌類》:“王君陽煦山立,宗廟器也。”
-
1740
一瀉萬里
- 成語拼音:
- yī xiè wàn lǐ
- 成語解釋:
- 見“一瀉千里”。
- 成語出處:
- 李大釗《孫中山先生在中國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這一條浩浩蕩蕩的民族革命運動史的洪流,時而顯現,時而潛伏,時而迂回旋繞,蓄勢不前,時而急轉直下,一瀉萬里。”
* li成語,li的成語,帶l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