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li的成語 (1870個)

    1541

    醯雞甕里

    成語拼音:
    xī jī wèng lǐ
    成語解釋:
    醯雞:酒甕里生的一種小蟲子。比喻見聞狹隘的人
    成語出處:
    宋·黃庭堅《演雅》詩:“老蚌胎中珠是賊,醯雞甕里天兒大。”
    1542

    懸旌萬里

    成語拼音:
    xuán jīng wàn lǐ
    成語解釋:
    比喻軍隊遠征。
    成語出處:
    《漢書·陳湯傳》:“懸旌萬里之外,揚威昆山之西。”
    1543

    行峻言厲

    成語拼音:
    xíng jùn yán lì
    成語解釋:
    行:行為;峻:嚴厲。行為和言語都十分嚴厲
    成語出處:
    唐·韓愈《答尉遲生書》:“形大而聲宏,行峻而言厲,心醇而氣和。”
    1544

    行間字里

    成語拼音:
    xíng jiān zì lǐ
    成語解釋:
    謂文章的字句中間。
    成語出處:
    南朝·梁·簡文帝《答新渝侯和詩書》:“垂示三首,風云吐于行間,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論文下·文章圈點》:“書有圈點勾勒,始自前明中葉選刻時文陋習。然行間字里,觸眼特為爽豁,故仿而用之。”
    1545

    下里巴人

    成語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成語解釋:
    下里:鄉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1546

    鄉利倍義

    成語拼音:
    xiāng lì bèi yì
    成語解釋:
    趨向私利,違背正義。鄉,通“向”。倍,通“背”。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鄉利倍義乎!”
    1547

    下里巴音

    成語拼音:
    xià lǐ bā yīn
    成語解釋:
    下里:鄉里;巴:古國名,在今川東一帶。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成語出處:
    1548

    興利除弊

    成語拼音:
    xīng lì chú bì
    成語解釋:
    興辦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興:興辦;創辦;弊:弊端;害處。
    成語出處: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1549

    笑里藏刀

    成語拼音:
    xiào lǐ cáng dāo
    成語解釋: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藏:隱藏。
    成語出處:
    《舊唐書 李義府傳》:“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謂之‘李貓’。”
    1550

    袖里藏刀

    成語拼音:
    xiù lǐ cáng dāo
    成語解釋:
    袖中暗藏兇器。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內心卻十分陰險毒辣
    成語出處:
    1551

    興利除害

    成語拼音:
    xīng lì chú hài
    成語解釋:
    興辦有利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興利除弊”、“除害興利”、“興利剔弊”。
    成語出處:
    《管子·君臣下》:“為民興利除害,正民之德。”
    1552

    絢麗多彩

    成語拼音:
    xuàn lì duō cǎi
    成語解釋:
    形容色彩華麗
    成語出處:
    《飛向太平洋》:“熒光染色劑把蔚藍色的海水染成翠綠色,像一條數百米長的錦帶漂浮在洋面上,絢麗多彩,好看極了。”
    1553

    鄉里夫妻

    成語拼音:
    xiāng lǐ fū qī
    成語解釋:
    鄉里:家鄉。指相守在一起不分離的夫妻
    成語出處:
    明·楊慎《升庵詩話·鄉里夫妻》:“俗語云:‘鄉里夫妻,步步相隨。’言鄉不離理,如夫不離妻也。”
    1554

    先禮后兵

    成語拼音:
    xiān lǐ hòu bīng
    成語解釋: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回:“劉備遠來救援,先禮后兵,主公當用好言答之,以慢備心,然后進兵攻城,城可破也。”
    1555

    稀里嘩啦

    成語拼音:
    xī lǐ huā lā
    成語解釋:
    象聲詞,形容雨、東西倒塌等發出的聲音。形容被徹底破壞或零零散散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3回:“三更時候,又趕上大風大雨,只聽得稀里嘩啦,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
    1556

    稀里糊涂

    成語拼音:
    xī lǐ hú tú
    成語解釋:
    不明白,迷糊,不認真,隨意
    成語出處:
    曹禺《和劇作家們談讀書和寫作》:“如果寫他后悔,稀里糊涂自殺了,就沒有多大意思。”
    1557

    心力交瘁

    成語拼音:
    xīn lì jiāo cuì
    成語解釋:
    精神和體力都極度勞累。交:齊;瘁:過度的勞累。
    成語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1558

    興利節用

    成語拼音:
    xīng lì jié yòng
    成語解釋:
    興:興辦。興辦有利的事業,節約花費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雖是興利節用為綱,然也不可太過,要再省上二三百銀子,失了大體統,也不象。”
    1559

    匣里龍吟

    成語拼音:
    xiá lǐ lóng yīn
    成語解釋:
    寶劍在匣中發出龍吟般的聲響。原指劍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見用。
    成語出處:
    晉 王嘉《拾遺記》:“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
    1560

    稀里馬虎

    成語拼音:
    xī lǐ mǎ hū
    成語解釋:
    不認真,馬馬虎虎
    成語出處:
    * li成語,li的成語,帶l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