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的成語 (462個)
-
101
號天叩地
- 成語拼音:
- háo tiān kòu dì
- 成語解釋:
- 號:大叫;叩:敲擊。大聲呼天,以頭撞地。形容極度悲痛
- 成語出處:
-
102
號天扣地
- 成語拼音:
- hào tiān kòu dì
- 成語解釋:
- 扣:同“叩”,敲擊,撞擊。向著天大聲哭叫,將自己的頭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
- 成語出處:
- 《晉書·孝武帝紀》:“朕以不造,奄丁閔兇,號天扣地,靡知所訴。”
-
103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成語拼音:
- hǎo yán zì kǒu,yǒu yán zì kǒu
- 成語解釋:
- 莠言:壞話。好話出自他的口,壞話出自他的口。指人說話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憂心愈愈,是以有侮。”
-
104
箭穿雁口
- 成語拼音:
- jiàn chuān yàn kǒu
- 成語解釋:
- 箭:弓箭;穿:通過,穿通。比喻閉嘴不出聲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漢宮秋》:“似箭穿雁口,沒個人敢咳嗽。”
-
105
局地扣天
- 成語拼音:
- jú dì kòu tiān
- 成語解釋:
- 見“局天扣地”。
- 成語出處: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學士纂熧禮啟》:“局地扣天,敢效談娘之善訴;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
106
絕口不道
- 成語拼音:
- jué kǒu bù dào
- 成語解釋:
- 絕口:始終不開口。閉著嘴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
107
借寇兵,赍盜糧
- 成語拼音:
- jiè kòu bīng,jī dào liáng
- 成語解釋:
-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給盜賊糧食,借給盜賊武器。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
- 成語出處:
- 秦·李斯《諫逐客書》:“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借寇兵而赍盜糧者也。”
-
108
絕口不提
- 成語拼音:
- jué kǒu bù tí
- 成語解釋:
- 絕口:始終不開口;提:舉出。指閉口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8回:“見了撫臺,絕口不提一字,免得撫臺心上生疑。”
-
109
緘口不言
- 成語拼音:
- jiān kǒu bù yán
- 成語解釋:
- 緘:封閉;言:說話。封住嘴巴;不開口說話。
- 成語出處:
- 《明史 何遵傳》:“正德間,給事、御史挾勢凌人,趨權擇便,凡朝廷大闕失,群臣大奸惡,緘口不言。”
-
110
交口稱譽
- 成語拼音:
- jiāo kǒu chēng yù
- 成語解釋:
- 交口:大家一齊說;稱譽:稱揚贊譽。大家同聲稱贊。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諸公要人,爭欲令我出門下,交口薦譽之。”
-
111
交口稱贊
- 成語拼音:
- jiāo kǒu chēng zàn
- 成語解釋:
- 交口:眾口一辭。異口同聲地稱贊。
- 成語出處:
- 《元史 王利傳》:“利自幼穎悟,弱冠,與魏初同學,遂齊名,諸名公交口稱譽之。”
-
112
借寇赍盜
- 成語拼音:
- jiè kòu jī dào
- 成語解釋:
- 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給盜賊糧食,借給盜賊武器。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
- 成語出處:
- 清·林則徐《答奕將軍防御粵省六條》:“其中近年所買夷炮,約居三分之一,盡以借寇赍盜,深湛憤恨。”
-
113
緘口結舌
- 成語拼音:
- jiān kǒu jié shé
- 成語解釋:
- 閉口不說話。形容理屈詞窮說不出話來。也指懾于淫威不敢講話。
- 成語出處:
- 明 張煌言《上延平王書》:“而所為若是,則其將何所依倚,故不敢緘口結舌,坐觀勝敗。”
-
114
噤口卷舌
- 成語拼音:
- jìn kǒu juàn shé
- 成語解釋:
- 謂緘默不言。
- 成語出處:
- 宋·蘇洵《諫論下》:“遷其賞于不諫,遷其刑于諫,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亂亡隨之也。”
-
115
交口薦譽
- 成語拼音:
- jiāo kǒu jiàn yù
- 成語解釋:
- 交:一齊,同時;交口:眾口一辭;薦:推舉。異口同聲地推薦和贊揚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柳志厚墓志銘》:“諸公要人,爭欲令出我門下,交口薦譽之。”
-
116
金口木舌
- 成語拼音:
- jīn kǒu mù shé
- 成語解釋: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法言 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117
雞口牛后
- 成語拼音:
- jī kǒu niú hòu
- 成語解釋:
- 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韓策》:“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118
緘口如瓶
- 成語拼音:
- jiān kǒu rú píng
- 成語解釋:
- 緘口:閉口不言。指說話謹慎,嚴守秘密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無名氏》:“想你掩耳偷鈴,為你緘口如瓶。”
-
119
交口同聲
- 成語拼音:
- jiāo kǒu tó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猶言眾口一詞。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4卷:“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交口同聲,譽稱晉王仁孝聰明,不似太子寡恩傲禮。”
-
120
緘口無言
- 成語拼音:
- jiān kǒu wú yán
- 成語解釋:
- 緘口:閉著嘴。閉著嘴,不說話。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二:“師云:'汝若不會,老僧即緘口無言。'”
* kou成語,kou的成語,帶ko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