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的成語 (462個)
-
61
負乘致寇
- 成語拼音:
- fù chéng zhì kòu
- 成語解釋:
- 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孔穎達疏:“乘者,君子之器也。負者,小人之事也。施之于人,即在車騎之上而負于物也,故寇盜知其非己所有,于是競欲奪之。”意思是卑賤者背著人家的財物,又坐上大
- 成語出處:
- 典出《易·解》:“六三:負且乘,致寇至,貞吝。《象》曰:‘負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
62
分房減口
- 成語拼音:
- fēn fáng jiǎn kǒu
- 成語解釋:
- 亦作“分身減口”。舊時荒年,為減輕家庭負擔,維持生計,人口多者每使部分外出逃荒,謂分房減口或分身減口。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楔子:“如今為這六料不收,上司言語,著俺分房減口。兄弟你守著祖業,俺兩口兒到他邦外府,趕熟去來。”
-
63
風口浪尖
- 成語拼音:
- fēng kǒu làng ji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前哨。
- 成語出處:
-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現在到了風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時候了,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個英雄樣來!”
-
64
佛口蛇心
- 成語拼音:
- fó kǒu shé xīn
- 成語解釋:
- 比喻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
- 成語出處:
- 明 梅鼎祚《玉合記 焚修》:“師父不要罵,動了嗔心,要變白蟒哩。好兩個佛口蛇心。”
-
65
佛口圣心
- 成語拼音:
- fó kǒu shèng xīn
- 成語解釋:
- 形容言語溫厚,心地慈善
- 成語出處:
- 清·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第二卷:“送子觀音殿對云:‘我費盡一片婆心……’佛口圣心,自然入妙。”
-
66
飯來開口
- 成語拼音:
- fàn lái kāi kǒu
- 成語解釋:
- 見“飯來張口”。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放言》詩:“酒熟餔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
67
飯來張口
- 成語拼音:
- fàn lái zhāng kǒu
- 成語解釋:
- 指吃現成飯而不勞動
- 成語出處:
- 唐 元稹《放言》:“酒熟脯糟學漁父,飯來開口似神鴉。”
-
68
風門水口
- 成語拼音:
- fēng mén shuǐ kǒu
- 成語解釋:
- 指要沖。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十一回:“如今聽得朝廷起大軍來,與方臘廝殺,我這里正是風門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別處去躲。只留下老身,在這里看屋。”
-
69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 成語拼音: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成語解釋:
- 防:阻止;甚:超過。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指不讓人民說話,必有大害。
- 成語出處:
- 《國語·周語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川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
70
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成語拼音:
- fáng mí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shuǐ
- 成語解釋:
- 防:阻止;甚:超過。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水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
71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成語拼音:
- fáng rén zhī kǒu,shèn yú fáng chuān
- 成語解釋:
- 防:阻止;甚:超過;川:河流。想堵住人民的嘴,比堵塞河川還難。指不讓人民說話,是不明智的
- 成語出處:
- 《晉書·孔嚴傳》:“古人為政,防人之口,甚于防川。”
-
72
分身減口
- 成語拼音:
- fēn shēn jiǎn kǒu
- 成語解釋:
- 見“分房減口”。
- 成語出處:
-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減口之語。”
-
73
反咬一口
- 成語拼音:
- fǎn yǎo yī kǒu
- 成語解釋:
- 原指沒有抓住獸類,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責的人強詞奪理反過來攻擊指責他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19回:“拿奸拿雙,拿不住雙,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
74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 成語拼音:
-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同“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成語出處:
-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第十五章:“還有些話,牽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出象牙,不說也罷。”
-
75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成語拼音:
-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 成語解釋:
- 比喻壞人說不出好話。
- 成語出處:
-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出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
76
改口沓舌
- 成語拼音:
- gǎi kǒu tà shé
- 成語解釋:
- 重新轉動舌頭,改變原來的說法。
- 成語出處:
- 清·周亮工《書影》卷三:“尉數之曰:‘若復敢姍笑劉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對曰:‘民寧再受笞數十,終不能改口沓舌,妄諛劉侍御也!’”
-
77
甘冒虎口
- 成語拼音:
- gān mào hǔ kǒu
- 成語解釋:
- 謂甘愿冒著生命危險。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裴松之注引晉·孫盛曰:“豐知紹將敗,敗則己必死,甘冒虎口以盡忠規,烈士之于所事,慮不存己。”
-
78
歸師勿掩,窮寇莫追
- 成語拼音:
- guī shī wù yǎn,qóng kòu mò zhuī
- 成語解釋:
- 歸師:撤退的軍隊;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窮寇:走投無路的敵人。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5回:“‘歸師勿掩,窮寇莫追。’汝可從小路抄箕谷退兵。吾自引兵當斜谷之兵。”
-
79
歸師勿掩,窮寇勿追
- 成語拼音:
- guī shī wù yǎn,qóng kòu wù zhuī
- 成語解釋:
- 掩:乘人不備進行襲擊。不能襲擊撤退的軍隊,也不能追殺走投無路的敵人。指特定情況下要防止敵人拼死反擊,以免不測的犧牲。
- 成語出處:
- 《孫子·軍事》:“歸師勿遏,師必闕,窮寇勿追。”
-
80
高下在口
- 成語拼音:
- gāo xià zài kǒu
- 成語解釋:
- 猶言信口雌黃。
- 成語出處:
-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三年》:“三班吏叢猥,老胥抱文書升堂取判者,皆高下在口,異時長官漫不省察,謹占署而已。”
* kou成語,kou的成語,帶ko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