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ke的成語 (673個)

    301

    溘然而去

    成語拼音:
    kè rán ér qù
    成語解釋: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成語出處: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92首:“則一旦溘然而去,將一生心血,付之茫茫,豈不大可惜也。”
    302

    溘然而逝

    成語拼音:
    kè rán ér shì
    成語解釋: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徐錄五》:“忽呼鄰里語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長別矣,以遺蛻奉托可乎?’溘然而逝。”
    303

    可殺不可辱

    成語拼音:
    kě shā bù kě rǔ
    成語解釋:
    辱:侮辱。可以犧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嚴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儒行解》:“儒有可親而不可卻,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
    304

    恪守不渝

    成語拼音:
    kè shǒu bù yú
    成語解釋:
    嚴格遵守,決不改變。
    成語出處:
    305

    恪守成式

    成語拼音:
    kè shǒu chéng shì
    成語解釋:
    恪守:謹守。謹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成語出處:
    《清史稿·端慧太子永璉傳》:“朕御極后,恪守成式,親書密旨。”
    306

    恪守成憲

    成語拼音:
    kè shǒu chéng xiàn
    成語解釋:
    謹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成語出處:
    《元史·完澤傳》:“元貞以來,朝廷恪守成憲,詔書屢下,散財發粟,不惜巨萬,以頒賜百姓,當時以賢相稱之。”
    307

    克紹箕裘

    成語拼音:
    kè shào jī qiú
    成語解釋:
    克:能夠;紹:繼承;箕:畚箕;裘:獸皮襖。會學著先輩人綴補獸皮制皮襖;彎著柳條制畚箕。比喻能繼承先輩事業。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308

    克嗣良裘

    成語拼音:
    kè sì liáng qiú
    成語解釋:
    同“克紹箕裘”。
    成語出處:
    唐·向延之《蘭亭始末記》:“與兄孝賓俱舍家入道,俗號永禪師。禪師克嗣良裘,精勤此業。”
    309

    客死他鄉

    成語拼音:
    kè sǐ tā xiāng
    成語解釋:
    客死:死在異鄉或國外。死在離家鄉很遙遠的地方。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不爭我病勢正昏沉,更那堪苦事難支遣,忙趕上頭里的喪車不遠,眼見客死他鄉有誰祭奠。”
    310

    科頭赤足

    成語拼音:
    kē tóu chì zú
    成語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露著頭,光著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語出處:
    明·唐寅《偶成》詩:“科頭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對夕暉。”
    311

    可同患,難處安

    成語拼音:
    kě tóng huàn,nán chǔ ān
    成語解釋:
    患:患難;處:相處,交往。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安樂。指忘恩負義的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且勾踐為人,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312

    科頭箕踞

    成語拼音:
    kē tóu jī jù
    成語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箕踞: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適的隱居生活。
    成語出處:
    唐 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313

    科頭箕裾

    成語拼音:
    kē tóu jī jù
    成語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禮法
    成語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入道》:“這搭兒瀑布飛流,青松夾道,將蒲團打坐一回,正是科頭箕裾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314

    磕頭禮拜

    成語拼音:
    kē tóu lǐ bài
    成語解釋: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頭碰地。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禮。恭敬地跪在地上叩頭行禮。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小張屠》第三折:“你只望著大安州磕頭禮拜。”
    315

    磕頭碰腦

    成語拼音:
    kē tóu pèng nǎo
    成語解釋:
    形容人多而相擠磕碰,或東西多而處處碰人。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3回:“這有何難?放著相大爺一個名進士,磕頭碰腦,滿路都是同年,這有甚么難處!”
    316

    磕頭如搗

    成語拼音:
    kē tóu rú dǎo
    成語解釋:
    磕頭:跪在地上頭碰地。搗:捶打。磕頭快得像捶打東西一樣。
    成語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4回:“可汗磕頭如搗蒜的說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
    317

    磕頭如搗蒜

    成語拼音:
    kē tóu rú dǎo suàn
    成語解釋:
    磕頭如同蒜錘搗蒜那么快。形容求饒的狼狽相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0回:“那吳典恩慌的磕頭如搗蒜。”
    318

    磕頭燒香

    成語拼音:
    kē tóu shāo xiāng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319

    科頭袒體

    成語拼音:
    kē tóu tǎn tǐ
    成語解釋:
    科頭: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體。形容傲慢不羈的神態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刺驕》:“若夫貴門子孫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頭袒體,踞見賓客。”
    320

    科頭跣足

    成語拼音:
    kē tóu xiǎn zú
    成語解釋:
    光著頭赤著腳。
    成語出處:
    宋 田晝《筑長堤》:“科頭跣足不得稽,要與官長修長堤。”
    * ke成語,ke的成語,帶k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