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的成語 (839個)
-
121
待機再舉
- 成語拼音:
- dài jī zài jǔ
- 成語解釋:
- 舉:行動。等待時機然后再行動
- 成語出處:
- 穆欣《南線巡回·粵桂大圍殲戰》:“他曾妄想……保住殘部待機再舉。”
-
122
當局者迷
- 成語拼音:
- dāng jú zhě mí
- 成語解釋:
- 迷:糊涂,迷惑。指當事人反而糊涂
- 成語出處:
- 宋 辛棄疾《戀繡衾 無題》:“我自是笑別人的,卻元來當局者迷。”
-
123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 成語拼音:
-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 成語解釋:
-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 元澹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
124
獨具只眼
- 成語拼音:
- dú jù zhī yǎn
- 成語解釋:
- 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力。形容看待問題目光敏銳;見解新穎、深刻。
- 成語出處:
- 宋 楊萬里《送彭元忠縣丞北歸》詩:“近來別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關。”
-
125
大名難居
- 成語拼音:
- dà míng nán jū
- 成語解釋: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后稱盛名之下不易自處為“大名難居”。
- 成語出處:
-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句踐以霸,而范蠡稱上將軍。還反國,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
-
126
待時而舉
- 成語拼音:
- dài shí ér jǔ
- 成語解釋:
- 待:等待;舉:行動。等待有利時機再采取行動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寡君知天運之盛衰,達時務之機變,所以養兵練將,待時而舉。”
-
127
遁世隱居
- 成語拼音:
- dùn shì yǐn jū
- 成語解釋:
- 避世而深居不仕。
- 成語出處:
- 漢·焦贛《易林·革之旅》:“遁世隱居,竟不逢時。”
-
128
遁世幽居
- 成語拼音:
- dùn shì yōu jū
- 成語解釋:
- 見“遁世隱居”。
- 成語出處:
- 北齊·劉晝《新論·遇不遇》:“齊之華士,棲志丘壑,而太公誅之之;魏之干木,遁世幽居,而文侯敬之。”
-
129
大慝巨奸
- 成語拼音:
- dà tè jù jiān
- 成語解釋:
- 慝:邪惡。指邪惡奸險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文秉《先撥志始》下卷:“大慝巨奸,或燕處于園亭,或潛藏于京邸,奧援有靈,朝廷無法。”
-
130
獨行踽踽
- 成語拼音:
- dú xíng jǔ jǔ
- 成語解釋:
- 孤零零地一個人走路。
- 成語出處:
- 《詩唐·風杕杜》:“獨行踽踽,豈無他人,不如我同父。”毛傳:“踽踽,無所親也。”
-
131
蕩析離居
- 成語拼音:
- dàng xī lí jū
- 成語解釋:
- 蕩析:離散。家人離散,沒有定居。
- 成語出處:
- 《尚書 盤庚下》:“今我民用蕩析離居,罔有定極。”
-
132
丟卒保車
- 成語拼音:
- diū zú bǎo jū
- 成語解釋:
- 本是象棋術語。后比喻丟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 成語出處:
- 京劇《龍江頌》第一場:“為了堵江救旱,我們是會損失一些,這照我們下棋的說法,就叫做‘丟卒保車’。”
-
133
鼎足而居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ér jū
- 成語解釋:
-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
134
短針攻疽
- 成語拼音:
- duǎn zhēn gōng jū
- 成語解釋:
- 攻:醫治;疽:毒瘡。用短針去治療毒瘡。比喻措施不力,是不能取得效果的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大論》:“設禮修文,有似窮醫,欲以短針而攻疽。”
-
135
雕章繪句
- 成語拼音:
- diāo zhāng huì jù
- 成語解釋:
- 見“雕章鏤句”。
- 成語出處:
- 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卷二:“陳無己云:學詩如學道,此豈尋常雕章繪句者之可擬哉。”
-
136
雕章繢句
- 成語拼音:
- diāo zhāng huì jù
- 成語解釋:
- 雕:雕琢;繢:通“繪”,描繪。比喻刻意修飾文辭
- 成語出處:
- 宋·王洋《又謝丁執中寄黃龍榮》:“金瓶玉筋固華麗,雕章繢句真瑰奇。”
-
137
斷章截句
- 成語拼音:
- duàn zhāng jié jù
- 成語解釋:
- 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 成語出處:
- 《宋史 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
138
雕章鏤句
- 成語拼音:
- diāo zhāng lòu jù
- 成語解釋:
- 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策林四 議文章碑碣詞賦》:“今褒貶之文無核實,則懲勸之道缺矣;美刺之詩不稽政,則補察之義廢矣。雖雕章鏤句,將焉用之。”
-
139
雕章琢句
- 成語拼音:
- diāo zhāng zhuó jù
- 成語解釋:
- 琢:雕刻玉石。像雕刻一樣對文章的字句仔細斟酌修飾。
- 成語出處:
- 宋 俞文豹《吹劍錄》:“此豈舒箋點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
140
斷章摘句
- 成語拼音:
- duàn zhāng zhāi jù
- 成語解釋:
- 裁斷章節,取綴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 成語出處:
- 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后序》:“其疾怒急擊,快利勁果,出行萬里,不見其敵;高歌酣顏,入飲于朝,斷章摘句,如振如生。”
* ju成語,ju的成語,帶j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