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ju的成語 (839個)

    581

    冗詞贅句

    成語拼音:
    rǒng cí zhuì jù
    成語解釋:
    冗:繁雜;贅:多余無用的。指詩文中多余無用的話。
    成語出處:
    582

    人存政舉

    成語拼音:
    rén cún zhèng jǔ
    成語解釋:
    舊指一個掌握政權的人活著的時候,他的政治主張便能貫徹。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583

    日積月聚

    成語拼音:
    rì jī yuè jù
    成語解釋:
    同“日積月累”。
    成語出處:
    《宋史·張致遠傳》:“使州縣無妄用,歸其馀于監司;監司無妄用,歸其馀于朝廷;朝廷無橫費,日積月聚,惟軍須是慮,中興之業可致也。”
    584

    任達不拘

    成語拼音:
    rèn láo bù jū
    成語解釋:
    任性放縱,不受禮法拘束。
    成語出處:
    《晉書·阮咸傳》:“咸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游,當世禮法者譏其所為。”
    585

    人琴俱逝

    成語拼音:
    rén qín jù shì
    成語解釋:
    見“人琴俱亡”。
    成語出處:
    清·王鵬運《韁村詞序》:“人琴俱逝,賞音闃然。”
    586

    人琴俱亡

    成語拼音:
    rén qín jù wáng
    成語解釋: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587

    日月不居

    成語拼音:
    rì yuè bù jū
    成語解釋:
    形容時光流逝。
    成語出處:
    《北史·隋紀·煬帝》:“日月不居,倏經三紀。”
    588

    深閉固拒

    成語拼音:
    shēn bì gù jù
    成語解釋:
    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成語出處:
    清 魏源《擬進呈序》:“以金匱石室進呈乙覽之書而視同陰謀,深閉固拒。”
    589

    深閉固距

    成語拼音:
    shēn bì gù jù
    成語解釋:
    緊緊閉關,堅決抵制。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楚元王傳》:“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余道,絕滅微學。”
    590

    時絀舉贏

    成語拼音:
    shí chù jǔ yíng
    成語解釋:
    絀:不足;贏:有余。在衰敗的時強做奢侈的事。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韓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謂時絀舉贏。”
    591

    時絀舉盈

    成語拼音:
    shí chù jǔ yíng
    成語解釋:
    絀:不足、不夠。盈:有余、多余。當衰敗之時,而強作奢侈之事。盈,通“贏”。同“時絀舉贏”。
    成語出處:
    清 呂留良《與董方白書》:“度所費不下數千金,時絀舉盈,極為民害。”
    592

    山川米聚

    成語拼音:
    shān chuān mǐ jù
    成語解釋:
    謂從高處下望山川起伏,如米之聚集。語本《后漢書 馬援傳》:“捍援呴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成語出處:
    語出《后漢書·馬援傳》:“捍援呴又于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593

    首唱義舉

    成語拼音:
    shǒu chàng yì jǔ
    成語解釋:
    唱:通“倡”,帶頭;義舉:正義的舉動。首先發動正義的行動
    成語出處:
    《晉書·劉弘傳》:“詔惟令臣以散補空缺,然沐鄉令虞潭忠誠烈正,首唱義舉,舉善以教,不能者勸,臣輒特轉潭補醴陵令。”
    594

    首倡義舉

    成語拼音:
    shǒu chàng yì jǔ
    成語解釋:
    倡:帶頭;義舉:正義的舉動。首先發動正義的行動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0回:“公首倡義舉,奈何以王位讓人耶?”
    595

    疏宕不拘

    成語拼音:
    shū dàng bù jū
    成語解釋:
    疏宕:放蕩。放蕩不受拘束
    成語出處:
    《北史·薛憕傳》:“憕早喪父,家貧,躬耕以養祖母,有暇則覽文籍,疏宕不拘,時人未之奇也。”
    596

    掃地俱盡

    成語拼音:
    sǎo dì jù jìn
    成語解釋:
    謂徹底干凈,毫無存留。《漢書 魏豹田儋等傳贊》:“用于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 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隋書 高祖紀下》:“圣人遺訓,掃地俱盡,制禮作樂,今也其時。”
    成語出處:
    《漢書·魏豹田儋等傳贊》:“用于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
    597

    識大體,顧大局

    成語拼音:
    shí dà tǐ,gù dà jú
    成語解釋:
    認識到有關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顧全局利益
    成語出處:
    鄧小平《在擴大的中央會議上的講話》:“不論工人也好,農民也好,知識分子也好,愛國民主人士也好,都是識大體、顧大局的,都是相信跟著黨走是對的。”
    598

    飾非拒諫

    成語拼音:
    shì fēi jù jiàn
    成語解釋:
    飾:掩飾;非:錯誤;諫:直言規勸。拒絕勸告,掩飾錯誤。
    成語出處:
    《荀子 成相》:“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599

    剸繁決劇

    成語拼音:
    shí fán jué jù
    成語解釋:
    亦作“剸繁治劇”。謂裁處繁劇的政務。
    成語出處:
    唐·皇甫湜《吉州廬陵縣令廳堂記》:“剸繁決劇以通敏,彈豪糾黠以沉斷。”
    600

    剸繁治劇

    成語拼音:
    shí fán zhì jù
    成語解釋:
    見“剸繁決劇”。
    成語出處:
    《明史·汪廣洋傳》:“浩詞稱其剸繁治劇,屢獻忠謀,比之子房、孔明。”
    * ju成語,ju的成語,帶j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