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的成語 (2428個)
-
1121
進退維亟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wéi jí
- 成語解釋:
- 進退都處于危急境地。
- 成語出處:
- 明·何景明《中林之棘》詩:“豈不是思,進退維亟。”
-
1122
雞豚之息
- 成語拼音:
- jī tún zhī x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微小的收益。
- 成語出處: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駟馬之家不恃雞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
-
1123
既往不咎
- 成語拼音:
- jì wǎng bù jiù
- 成語解釋:
- 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已經過去的事不再追究責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
1124
積微成著
- 成語拼音:
- jī wēi chéng zhù
- 成語解釋:
- 微:細微;著:顯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就會變得顯著。
- 成語出處:
- 《荀子·大略》:“夫盡小者大,積微成著,德至者色澤洽,行盡而聲問遠。”
-
1125
計無返顧
- 成語拼音:
- jì wú fǎn gù
- 成語解釋:
- 謂不作回頭、后退的打算。
- 成語出處:
- 明·趙南星《答蔡聞吾書》:“乃門下遂躍馬東歸,計無返顧。”
-
1126
計無復之
- 成語拼音:
- jì wú fù zhī
- 成語解釋:
- 指再無別的辦法可想,不得不這樣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論》:“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
-
1127
據為己有
- 成語拼音:
- jù wéi jǐ yǒu
- 成語解釋:
- 據:占據。以不正當的手段占據國家、集體或他人的錢、財、物品等。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我故倡為析居之儀,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有。”
-
1128
攫為己有
- 成語拼音:
- jué wéi jǐ yǒu
- 成語解釋:
- 攫:奪取。有強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 成語出處:
- 《列子 說符》:“因攫其金而去。”
-
1129
繼往開來
- 成語拼音:
- jì wǎng kāi lái
- 成語解釋:
- 繼:繼承;往:過去;來:未來。繼承前人的事業;開辟未來的道路。
- 成語出處:
- 明 王守仁《傳習錄》上卷:“文公精神氣魄大,是他早年合下便要繼往開來,故一向只就考索著述上用功。”
-
1130
吉網羅鉗
- 成語拼音:
- jí wǎng luó qián
- 成語解釋:
- 唐天寶初,李林甫為相,任酷吏吉溫、羅希奭為御史。吉羅承李旨意,誣陷異己,制造冤獄,時稱“羅鉗吉網”。事見《舊唐書·酷吏傳下·羅希奭》。后因以“吉網羅鉗”比喻酷吏朋比為奸,陷害無辜。
- 成語出處:
- 唐天寶初,李林甫為相,任酷吏吉溫、羅希奭為御史。吉羅承李旨意,誣陷異己,制造冤獄,時稱“羅鉗吉網”。事見《舊唐書·酷吏傳下·羅希奭》。
-
1131
極武窮兵
- 成語拼音:
- jí wǔ qióng bīng
- 成語解釋:
- 黷武。濫用武力。
- 成語出處:
- 《周書·韋孝寬傳》:“且君輔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調陰陽,撫百姓,焉用極武窮兵,構怨連禍。”
-
1132
計無所出
- 成語拼音:
- jì wú suǒ chū
- 成語解釋:
-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么辦法。
- 成語出處:
- 《晉書 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仆,于時賢愚計無所出。”
-
1133
計無所施
- 成語拼音:
- jì wú suǒ shī
- 成語解釋:
- 計:計策;施:施展。再也沒有可施展的計謀了。
- 成語出處:
- 宋·李昉《太平廣記》:“因為田承嗣所縻,曾因討叛,飛矢中肩。左右與之拔箭,而鏃留于骨……曹進痛楚,計無所施。”
-
1134
計無所之
- 成語拼音:
- jì wú suǒ zhī
- 成語解釋:
- 猶言計無所出。
- 成語出處:
- 《梁書·王僧辯傳》:“子仙等困蹙,計無所之,乞輸郢城,身還就景。”
-
1135
即溫聽厲
- 成語拼音:
- jí wēn tīng lì
- 成語解釋:
- 《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后以“即溫聽厲”稱面受尊者的教誨。
- 成語出處:
- 《論語·子張》:“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1136
肌無完膚
- 成語拼音:
- jī wú wán fū
- 成語解釋:
- 全身的皮膚沒有一塊好的。形容遍體都是傷。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駁倒,或被批評、責罵得很厲害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唐書·李健及傳》:“健及少遇禍亂,久從戰陣,矢石所中,肌無完膚。”
-
1137
井蛙醯雞
- 成語拼音:
- jǐng wā xī jī
- 成語解釋:
- 醯雞:昆蟲名,即蠛蠓,常用以形容細小的東西。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 成語出處:
- 唐·劉禹錫《送惟良上人詩序》:“信神與之而不能測神之所以付,信術通之而不能知術之所以泄哉!余聞乎蛙醯雞哉之不若也。”
-
1138
雞鶩相爭
- 成語拼音:
- jī wù xiā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
1139
計無由出
- 成語拼音:
- jì wú yóu chū
- 成語解釋:
- 同“計無所出”。
- 成語出處:
- 《異苑》:“苻堅為慕容沖所襲,堅馳騧馬,墮而落澗,追兵幾及,計無由出。”
-
1140
極往知來
- 成語拼音:
- jí wǎng zhī lái
- 成語解釋:
- 通曉過去,預知未來。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迎長日賦》:“探賾索隱,得郊祀之元辰;極往知來,正邦家之大體。”
* ji成語,ji的成語,帶j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