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的成語 (937個)
-
601
迷離恍惚
- 成語拼音:
- mí lí huǎng hū
- 成語解釋:
- 模糊閃爍;分辨不清;似有若無。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卻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
-
602
迷離馬虎
- 成語拼音:
- mí lí mǎ hǔ
- 成語解釋:
- 糊里糊涂
- 成語出處:
-
603
馬馬虎虎
- 成語拼音:
- mǎ mǎ hǔ hǔ
- 成語解釋:
- 形容做事不認真;不仔細。
- 成語出處:
- 茅盾《子夜》十二:“單辦那八個廠,四十多萬也就馬馬虎虎混得過。”
-
604
迷迷糊糊
- 成語拼音:
- mí mí hú hú
- 成語解釋:
-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使渾濁不清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12回:“車門已硼的關上了,弄得彩云迷迷糊糊,又驚又嚇。”
-
605
模模糊糊
- 成語拼音:
- mó mó hū hū
- 成語解釋:
- 思想上不清晰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雪雁出來一看,模模糊糊認得是薛姨媽那邊的人。”
-
606
眇眇忽忽
- 成語拼音:
- miǎo miǎo hū hū
- 成語解釋:
- 眇眇:遼遠;忽忽:印象模糊。隱隱約約,看不清楚
- 成語出處:
- 漢·司馬相如《子虛賦》:“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
607
眉毛胡子一把抓
- 成語拼音:
- méi máo hú zi yī bǎ zhuā
- 成語解釋:
- 俗語。比喻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 成語出處:
-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七章:“你們真個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
608
滅門絕戶
- 成語拼音:
- miè mén jué hù
- 成語解釋:
- 全家死盡,無一幸免。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縱是你舊媳婦舊丈夫依舊歡聚,可送的俺一家兒滅門絕戶。”
-
609
茅室蓬戶
- 成語拼音:
- máo shì péng hù
- 成語解釋:
- 蓬:草名,也叫“飛蓬”。用茅草蓋成的房子。形容居處極其簡陋。
- 成語出處:
- 《宋書·孔淳傳》:“茅室蓬戶,庭草蕪徑,唯床上有數卷書。”
-
610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
- 成語拼音:
- mò xiàn hū yǐn,mò xiǎn hū wēi
- 成語解釋:
- 見:通“現”;顯:明顯。看來是隱蔽的、最細微的,實際上是最明顯、最具體的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611
沒羽之虎
- 成語拼音:
- mò yǔ zhī hǔ
- 成語解釋:
- 比喻怪石
- 成語出處: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其石也。”
-
612
悶嘴葫蘆
- 成語拼音:
- mèn zuǐ hú lú
- 成語解釋:
- 不愛說話的人
- 成語出處:
- 李國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氣地對這個不會喝酒,偏要喝酒的悶嘴葫蘆講:‘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給娘丟臉來啦!’”
-
613
沒嘴葫蘆
- 成語拼音:
- méi zuǐ hú lú
- 成語解釋:
- 沒有嘴的葫蘆。比喻不善言談或說話很少的人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渾身是口怎支吾,恰似個沒嘴的葫蘆。”
-
614
難得糊涂
- 成語拼音:
- nán dé hú tú
- 成語解釋:
- 指人在該裝糊涂的時候難得糊涂
- 成語出處:
- 林語堂《中國人之聰明》:“鄭板橋曰:‘難得糊涂’。”
-
615
南戶窺郎
- 成語拼音:
- nán hù kuī láng
- 成語解釋:
- 《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昭信謂去(劉越孫劉去)曰:‘前畫工畫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數出入南戶窺郎吏,疑有奸。’”后因以稱女子偷看男子。
- 成語出處:
- 《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昭信謂去(劉越孫劉去)曰:‘前畫工畫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數出入南戶窺郎吏,疑有奸。’”
-
616
難乎其難
- 成語拼音:
- nán hū qí nán
- 成語解釋:
- 非常困難。
- 成語出處:
- 曾樸《孽海花》第25回:“但一說到辦法,就是難乎其難。”
-
617
難乎為繼
- 成語拼音:
- nán hū wéi jì
- 成語解釋:
- 難于繼續下去。
- 成語出處:
- 清 王夫之《讀通鑒論 漢元帝三》:“趙充國持重以破羌,功莫盛矣!二十余年而羌人復反,吾故曰:難乎為繼也。”
-
618
難乎為情
- 成語拼音:
- nán hū wéi qíng
- 成語解釋:
- 見“難以為情”。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絳妃》:“斯時也,傷春者有難乎為情之怨,尋勝者作無可奈何之歌。”
-
619
鳥面鵠形
- 成語拼音:
- niǎo miàn hú xíng
- 成語解釋:
- 形容由于饑餓而身體軟弱,面容枯瘦。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死者蔽野。富室無食,皆鳥面鵠形。”
-
620
黏黏糊糊
- 成語拼音:
- nián nián hú hú
- 成語解釋:
- 指兩者關系曖昧不清或辦事粘連
- 成語出處:
- 張潔《沉重的翅膀》:“小米粥熬得黏黏糊糊,鄭子云有好久沒吃過這小米粥了。”
* hu成語,hu的成語,帶h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