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he的成語 (803個)

    441

    礪岳盟河

    成語拼音:
    lì yuè méng hé
    成語解釋:
    同“礪帶河山”。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右衛上將軍贈侍中宋公神道碑》:“夷兇勘難,爾既立于殊庸;礪岳盟河,予豈忘于豐報。”
    442

    里應外合

    成語拼音:
    lǐ yìng wài hé
    成語解釋:
    應:接應;合:配合。外面攻打與里面接應相結合。
    成語出處:
    元 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小官須索整點英雄將士,里應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
    443

    連珠合璧

    成語拼音:
    lián zhū hé bì
    成語解釋:
    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成語出處:
    北周·庚信《郊廟歌辭·昭復》:“連珠合璧重光來,天策暫轉勾陳開。”
    444

    禮之用,和為貴

    成語拼音:
    lǐ zhī yòng,hé wéi guì
    成語解釋:
    和:和諧,協調。按禮行事,當以和平和諧為本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
    445

    沒法奈何

    成語拼音:
    méi fǎ nài hé
    成語解釋:
    指沒有辦法,無計可施
    成語出處:
    朱自清《那里走 我們的路》:“所以那些沒法奈何的人,我想都將向這三條路里躲了進去。”
    446

    莫敢誰何

    成語拼音:
    mò gǎn shuí hé
    成語解釋:
    沒有誰敢怎么樣。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447

    民和年豐

    成語拼音:
    mín hé nián fēng
    成語解釋:
    百姓安居,年成很好。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桓公六年》:“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448

    民和年稔

    成語拼音:
    mín hé nián rěn
    成語解釋:
    猶言民樂年豐。
    成語出處:
    《后漢書·孝桓帝紀》:“幸賴股肱御侮之助,殘丑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
    449

    貌合情離

    成語拼音:
    mào hé qíng lí
    成語解釋:
    指兩個人表面合得來,實際上感情不合
    成語出處: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雖克竭敬愛,而貌合情離,與從夫之義悖矣。”
    450

    貌合神離

    成語拼音:
    mào hé shén lí
    成語解釋:
    貌:外表;神:內心。指外表上一致;內心里不一樣。形容表面上關系很融洽;而實際上各懷心思。
    成語出處:
    清 宣鼎《夜雨秋燈錄 得新忘舊》:“自有此寵復,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對,亦只貌合神離耳。”
    451

    面和心不和

    成語拼音:
    miàn hé xīn bù hé
    成語解釋:
    表面上很和氣,心里卻有矛盾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六回:“船廠大臣又給他面和心不和,將領既不熟悉,兵士又沒感情,他卻忘其所以,大權獨攬,只弄些小聰明,鬧些空意氣。”
    452

    貌合心離

    成語拼音:
    mào hé xīn lí
    成語解釋:
    表面上關系很密切,實際上是兩條心。
    成語出處:
    漢 黃石公《素書 遵義》:“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453

    貌合行離

    成語拼音:
    mào hé xíng lí
    成語解釋:
    見“貌合神離”。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口親心疏,貌合行離。”
    454

    面和意不和

    成語拼音:
    miàn hé yì bù hé
    成語解釋:
    意:心意。表面上很和氣,心里卻有矛盾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八卷:“為此兩下面和意不和。”
    455

    鳴鶴之應

    成語拼音:
    míng hè zhī yīng
    成語解釋: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后以“鳴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成語出處: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
    456

    沒計奈何

    成語拼音:
    méi jì nài hé
    成語解釋:
    指無法可想
    成語出處:
    《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他因不忍見你分離,待得你明日出了門才來。這也是我沒計奈何,一言為定。”
    457

    沒可奈何

    成語拼音:
    méi kě nài hé
    成語解釋:
    指沒有辦法,無計可施
    成語出處: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一篇:“清早是死不起床的,點名時監學向床上去拉他,也拉他不動,監學把他也沒可奈何。”
    458

    莫可奈何

    成語拼音:
    mò kě nài hé
    成語解釋:
    猶無可奈何。指感到沒有辦法,只有這樣了。
    成語出處:
    郭沫若《女神 湘累》:“他們見了鳳凰要說是雞,見了麒麟要說是驢馬,我也把他們莫可奈何。”
    459

    鳴鑼喝道

    成語拼音:
    míng luó hè dào
    成語解釋:
    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制造聲勢,開辟道路。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3回:“落后便是那河臺鳴鑼喝道前呼后擁的過去。”
    460

    貌離神合

    成語拼音:
    mào lí shén hé
    成語解釋:
    謂表面上不同而實質上一致。
    成語出處:
    清·包世臣《再與楊季子書》:“縱送激射,同符《史》、《漢》,貌離神合,精彩奪人。”
    * he成語,he的成語,帶h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