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的成語 (408個)
-
121
好漢不吃眼前虧
- 成語拼音:
- hǎo hàn bù chī yǎn qián kuī
- 成語解釋:
- 俗語。指聰明人能識時務,暫時躲開不利的處境,免得吃虧受辱。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好漢不吃眼前虧,且讓他一步,再作道理。”
-
122
含糊不清
- 成語拼音:
- hán hú bù qīng
- 成語解釋:
- 躲躲閃閃,缺乏明確的表態。模棱兩可,曖昧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
-
123
揮翰成風
- 成語拼音:
- huī hàn chéng fēng
- 成語解釋:
- 翰:鳥毛,指毛筆。握筆寫字,腕下生風。形容寫字作畫極為快捷和熟練
- 成語出處:
- 清·李漁《意中緣·名逋》:“終日價揮翰成風,潑墨如雨,給不盡好事之求。”
-
124
揮汗成雨
- 成語拼音:
- huī hàn chéng yǔ
- 成語解釋:
- 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 成語出處:
-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下九》:“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
125
海涵地負
- 成語拼音:
- hǎi hán dì fù
- 成語解釋:
- 如海之能包容,地之能負載。比喻才能特異。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笏記》:“皇帝陛下,日照天臨,海涵地負。”清·王韜《重刻〈曾文正公文集〉敘》:“公具海涵地負之才,出其余力為詞章,已足以弁冕群賢,推倒一世。”
-
126
渙汗大號
- 成語拼音:
- huàn hàn dà hào
- 成語解釋:
- ①謂帝王號令,如人之汗,一出不復收。②謂帝王發布號令。
- 成語出處:
- 《易·渙》:“九五,渙汗其大號。”孔穎達疏:“人遇險厄驚怖而勞,則汗從體出,故以汗喻險厄也。九五處尊履正,在號令之中,能行號令以散險厄者也。”
-
127
寒灰更燃
- 成語拼音:
- hán huī gèng rán
- 成語解釋:
- 寒灰:冷卻了的灰燼;燃:燒。冷灰重新燒了起來。比喻失勢的人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停止活動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 成語出處:
- 《隋書·于仲文傳》:“追草昧之始,錄涓滴之功,則寒灰更燃,枯骨生肉,不勝區區之至,謹冒死以聞。”
-
128
好涵高躅
- 成語拼音:
- hào hán gāo zhú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129
含含糊糊
- 成語拼音:
- hán hán hū hū
- 成語解釋:
- 含混不清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5回:“老太太與鳳姐姐方才說話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
130
河漢江淮
- 成語拼音:
- hé hàn jiāng huái
- 成語解釋:
- 黃河、漢水、長江與淮河的合稱。比喻胸懷寬廣。
- 成語出處:
- 明·黃叔初《端正好·壽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準繩規矩,養成的河漢江淮。”
-
131
含恨九泉
- 成語拼音:
- hán hèn jiǔ quán
- 成語解釋:
- 指抱怨而死,在地下還帶著怨恨
- 成語出處:
- 清·荑荻散人《玉嬌梨》第18回:“只因去尋吳瑞庵,遂被功名耽延歲月,歸來遲了,以致白小姐含恨九泉。”
-
132
揮翰臨池
- 成語拼音:
- huī hàn lín chí
- 成語解釋:
- 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筆寫字。
- 成語出處:
- 晉·代衛恒《四體書勢》謂東漢的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
133
含毫命簡
- 成語拼音:
- hán háo mìng jiǎn
- 成語解釋:
- 毫:毛筆;簡:古代寫字的竹片。嘴里叼著筆,桌上擺好紙。指準備動手寫作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心理建設》第三章:“試一問此超越歐美之中國文學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則,而后含毫命簡者乎?”
-
134
含糊其辭
- 成語拼音:
- hán hú qí cí
- 成語解釋:
- 糊:不明確;不清晰;辭:也作“詞”;言辭。指話說得含含糊糊;不清楚;不明確。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7回:“二人先受岸賈之囑,含糊其詞,不肯替趙氏分辨。”
-
135
含糊其詞
- 成語拼音:
- hán hú qí cí
- 成語解釋:
- 含糊:不明確,不清晰。詞:話語。故意把話說得模棱兩可,不清楚,不明確。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論緣邊守備事宜壯》:“即相執證,理全辨明,朝廷每為含糊,未嘗窮究曲直。”
-
136
揮汗如雨
- 成語拼音:
- huī hàn rú yǔ
- 成語解釋:
- 眾人用手抹汗;揮灑的汗水像雨點一樣。形容人多、擁擠。也形容因天熱或勞動而出汗很多。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一》:“監淄之途,車彀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
137
韓海蘇潮
- 成語拼音:
- hán hǎi sū cháo
- 成語解釋:
-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 成語出處:
- 清 俞樾《茶香室從鈔》卷八:“國朝蕭墨《經史管窺》引李耆卿《文章精義》云:'韓如海,柳如泉,歐如瀾,蘇如潮。'”
-
138
河漢斯言
- 成語拼音:
- hé hàn sī yán
- 成語解釋:
- 河漢:銀河,比喻言論虛夸迂闊,不著邊際;斯:這。把這話看作不實的言論,不重視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而無極也。”
-
139
號寒啼饑
- 成語拼音:
- háo hán tí jī
- 成語解釋:
- 因為饑餓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餓受凍的悲慘生活。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饑。
-
140
河漢無極
- 成語拼音:
- hé hàn wú jí
- 成語解釋:
- 河漢:銀河;極:盡頭,邊際。銀河廣闊,無邊無際。比喻言論荒誕不經,難以置信。亦比喻恩澤廣大,使人難以報答。
- 成語出處:
- 《莊子 逍遙游》:“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往而不返,吾驚怖其言,猶河漢無極。”
* han成語,han的成語,帶han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