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糊不清的意思 含糊不清的讀音和出處
- 含
- 糊
- 不
- 清
- 成語名稱:
- 含糊不清
- 成語拼音:
- [hán hú bù qīng]
- 成語解釋:
- 躲躲閃閃,缺乏明確的表態。模棱兩可,曖昧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
- 成語例句: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十章:“但做什么生意,這小子一直說得含糊不清。”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態度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含糊不清
- 英文翻譯:
- Ambiguity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含糊不清”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H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躲躲閃閃 缺乏 明確 模棱兩可 曖昧
“含糊不清”的單字解釋
【含】:1.東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含一口水。含著橄欖。2.藏在里面;包括在內;容納:含著眼淚。這種梨含水分很多。工齡滿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者均可申請。3.帶有某種意思、情感等,不完全表露出來:含怒。含羞。談吐中含著一種失落感。
【糊】:[hú]1.用黏性物把紙、布等粘起來或粘在別的器物上:糊信封。糊墻。糊頂棚。糊風箏。2.同“煳”。3.粥類食品。[hū]用較濃的糊狀物涂抹縫子、窟窿或平面:用灰把墻縫糊上。往墻上糊了一層泥。[hù]樣子像粥的食物:面糊。芝麻糊。辣椒糊。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清】:1.潔凈;清澄。與“濁”相對:清波。2.清楚;明白:分清敵我。說清道理。3.查點:清倉。4.寂靜:清幽。5.盡;完;一點不留:清除。6.不貪污:清廉。7.朝代名(1644—1911)。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明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中國東北部建立后金政權。1636年其子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明亡,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入關,定都北京,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兩千年來的君主制度。
“含糊不清”的反義詞
“含糊不清”的近義詞
“含糊不清”的相關成語
“含糊不清”的關聯成語
含字的成語
糊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清字的成語
含開頭的成語
糊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清開頭的成語
han的成語
hu的成語
bu的成語
qing的成語
hhbq的成語
含糊什么什么的成語
含什么不什么的成語
含什么什么清的成語
什么糊不什么的成語
什么糊什么清的成語
什么什么不清的成語
“含糊不清”造句
模棱兩可和含糊不清已不再為人所接受。
模棱兩可和含糊不清已不再為人所理解。
愛幾乎是這個世界上最含糊不清的一個詞,因為被使用太多喪失了全部意義。
法院支持什么,反對什么,必須有明確的態度,絕不能含糊不清,或者有意避實就虛,進而得出錯誤結論。
起訴書也寫得含糊不清、語無倫次。
少年的聲音開始變得含糊不清,他原來哽咽的聲音,此刻已經變成了抽抽搭搭的哭泣聲音。
需要注意的是,“熔毀”這個詞定義含糊不清。
當這一伙伴關系公布的時候,許多人批評它,說它含糊不清,并且認為這一伙伴關系是用來讓美澳兩國政府保護它們自身的能源利益的。
當然在實際上,農民們仍受限于含糊不清的集體所有制及其丑惡的人性面。
試驗中顯示的負面作用被忽略,并且以盡可能含糊不清的方式報告出來。
* 含糊不清的意思 含糊不清的成語解釋 含糊不清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