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hai的成語 (466個)

    361

    山行海宿

    成語拼音:
    shān xíng hǎi xiǔ
    成語解釋:
    行于山間和宿于海上。謂行旅艱險。
    成語出處:
    唐·韓愈《南海神廟碑》:“方地數千里,不識盜賊,山行海宿,不擇處所。”
    362

    山肴海錯

    成語拼音:
    shān yáo hǎi cuò
    成語解釋:
    猶言山珍海味。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當下山肴海錯,不記其數。”
    363

    束缊還婦

    成語拼音:
    shù yūn hái fù
    成語解釋:
    同“束缊請火”。
    成語出處:
    宋·秦觀《謝館職啟》:“束缊還婦,雖蒙假借之和;懲羹吹虀,尚慮譴訶之及。”
    364

    四肢百骸

    成語拼音:
    sì zhī bǎi hái
    成語解釋:
    人體的各個部分。泛指全身。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詩:“四肢與百骸,屈曲如杯錈。”
    365

    山珍海錯

    成語拼音:
    shān zhēn hǎi cuò
    成語解釋:
    海錯:指各種海味。山野和海里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泛指豐富的菜肴。
    成語出處:
    唐 韋應物《長安道》詩:“山珍海錯棄藩籬,烹犢炮羔如折葵。”
    366

    山陬海澨

    成語拼音:
    shān zōu hǎi shì
    成語解釋:
    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
    成語出處:
    清·王晫《今世說·德行》:“宦轍所至,山陬海澨,有以讀書能為文者,必枉車騎過之。”
    367

    山陬海筮

    成語拼音:
    shān zōu hǎi shì
    成語解釋:
    山隅和海邊。泛指荒遠的地方。
    成語出處:
    清 王晫《今世說 德行》:“宦轍所至,山陬海筮,有以讀書能為文者,必枉車騎過之。”
    368

    山珍海味

    成語拼音:
    shān zhēn hǎi wèi
    成語解釋:
    山珍:山里產的珍異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產的各種珍貴食品。現泛指各種美味佳肴。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39回:“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
    369

    山珍海胥

    成語拼音:
    shān zhēn hǎi xū
    成語解釋:
    山珍:山野出產的珍貴食品。山野和海中出產的各種珍異食品。泛指豐盛的菜肴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湲堂永日圖序》:“山珍海胥,鼎食宮居者,大夫之養也。”
    370

    身在江海,心馳魏闕

    成語拼音: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
    成語解釋:
    江海:指隱士居住的地方;馳:心神向往;魏闕:指朝廷。指雖不為官,仍關懷朝政
    成語出處:
    唐·陳子昂《夏日暉上人房別李參軍崇嗣》:“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
    371

    圖財害命

    成語拼音:
    tú cái hài mìng
    成語解釋:
    圖:謀取。為了劫奪財物,害人性命。
    成語出處: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二折:“你如今將俺主人擺布死了,故意將這繡鞋揣在懷里,正是你圖財致命,便待干罷。”
    372

    填海移山

    成語拼音:
    tián hǎi yí shān
    成語解釋:
    把山移開填入大海之中。指仙術法力廣大。比喻決心極大
    成語出處:
    373

    天空海闊

    成語拼音:
    tiān kōng hǎi kuò
    成語解釋:
    ①謂天地廣闊。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寬闊。
    成語出處:
    宋·湯恢《滿江紅》詞:“酒醒香銷人自瘦,天空海闊春無極。”清·顧炎武《答子德書》:“要希馀光下被,俾暮年迂叟得自遂于天空海闊之間,尤為知己之愛也。”清·高鳳翰《硯史》:“墨鄉磅礴,天空海闊。”
    374

    土木形骸

    成語拼音:
    tǔ mù xíng hái
    成語解釋:
    形骸:指人的形體。形體象土木一樣。比喻人的本來面目,不加修飾。
    成語出處:
    《晉書 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
    375

    天南海北

    成語拼音:
    tiān nán hǎi běi
    成語解釋:
    ①形容距離遙遠的不同地區。②形容(談話)漫無邊際。
    成語出處:
    楊朔《熔爐》:“他素來最能關心戰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樣調皮搗蛋的人,一經他教育改造,都能脫胎換骨。”
    376

    投山竄海

    成語拼音:
    tóu shān cuàn hǎi
    成語解釋:
    山、海,荒涼邊遠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涼邊遠的地區。
    成語出處: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若使事得其實,罪當其身,則將浴蘭沐芳,自屏于烹鮮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竄海,轉死溝壑,豈能明目張膽,托書自陳耶?”
    377

    梯山航海

    成語拼音:
    tī shān háng hǎi
    成語解釋:
    登山航海。比喻長途跋涉,經歷險遠的旅程。
    成語出處:
    《宋書 明帝紀》:“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風雨所均,削衽襲帶。”
    378

    天涯海角

    成語拼音:
    tiān yá hǎi jiǎo
    成語解釋:
    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極遠。涯:邊。
    成語出處:
    唐 呂巖《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379

    天震地駭

    成語拼音:
    tiān zhèn dì hài
    成語解釋:
    震:震動。震動了天地。形容聲音或聲勢極大。有時形容事件、場面令人驚駭。
    成語出處:
    《三國志 魏志 文帝紀》裴松之注:“惟黃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嗚呼哀哉!于時天震地駭。”
    380

    推之四海而皆準

    成語拼音: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語解釋:
    之:代詞,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 hai成語,hai的成語,帶ha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