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hai的成語 (466個)

    321

    拾帶重還

    成語拼音:
    shí dài zhòng hái
    成語解釋: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 裴度》。后以喻拾到財物,物歸原主,不占為己有。
    成語出處:
    相傳唐宰相裴度少時游香山寺,拾得某婦人所遺下的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守候著還了她。見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
    322

    山高海深

    成語拼音:
    shān gāo hǎi shēn
    成語解釋:
    比喻恩情深厚
    成語出處:
    323

    瘦骨窮骸

    成語拼音:
    shòu gǔ qióng hái
    成語解釋:
    骸:身體。形容年老瘦弱的身軀
    成語出處:
    清·洪昇《長生殿·彈詞》:“馬嵬坡血污了天姿國色,江南路哭殺了瘦骨窮骸。”
    324

    四海承風

    成語拼音:
    sì hǎi chéng fēng
    成語解釋:
    指全國都接受教化。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 好生》:“舜之為君也,其政好生而惡殺,……化若四時而變物也。是以四海承風。”
    325

    四海承平

    成語拼音:
    sì hǎi chéng píng
    成語解釋:
    國家持久太平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9回:“當今四海承平,萬方朝貢,有什么緊急事情,這等大驚小怪?”
    326

    四海鼎沸

    成語拼音:
    sì hǎi dǐng fèi
    成語解釋:
    四海:古人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用以指全國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志·譙周傳》:“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國并據之勢。”《晉書·祖逖傳》:“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327

    涉海登山

    成語拼音:
    shè hǎi dēng shān
    成語解釋:
    渡過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艱苦,也形容行程連綿不斷。亦作“涉水登山”。
    成語出處:
    唐·張說《賀示歷書表》:“奉宣圣旨,內出新撰歷書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竊窺深奧,仰觀英華,涉海登山,罔知攸際。”
    328

    蘇海韓潮

    成語拼音:
    sū hǎi hán cháo
    成語解釋:
    指唐朝韓愈和宋朝蘇軾的文章氣勢磅礴,如海如潮。
    成語出處: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聽稗》:“蚤歲清詞,吐出班香宋艷;中年浩氣,流出蘇海韓潮。”
    329

    四海皆兄弟

    成語拼音:
    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成語解釋:
    “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330

    四海九州

    成語拼音:
    sì hǎi jiǔ zhōu
    成語解釋:
    指全中國。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豈肯顛倒,強人所難。”
    331

    誓海盟山

    成語拼音:
    shì hǎi méng shān
    成語解釋:
    同“山盟海誓”。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誓海盟山心已許,幾番淺笑深顰。”
    332

    四海升平

    成語拼音:
    sì hǎi shēng píng
    成語解釋: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三折:“寡人御極以來,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寧靖。”
    333

    四海他人

    成語拼音:
    sì hǎi tā rén
    成語解釋:
    謂沒有親戚關系。
    成語出處:
    元·尚仲賢《三奪槊》第三折:“俺雖然是舊忠臣,則是四海他人。”
    334

    四海為家

    成語拼音:
    sì hǎi wéi jiā
    成語解釋: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統治全國。后指人漂泊不定;到處都可以當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戀故土。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四海”指全國各地。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帝本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
    335

    四海一家

    成語拼音:
    sì hǎi yī jiā
    成語解釋:
    四海之內,猶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統。
    成語出處:
    戰國·趙·荀況《荀子·議兵》:“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
    336

    豕亥魚魯

    成語拼音:
    shǐ hài yú lǔ
    成語解釋:
    《呂氏春秋 察傳》載有“己亥”誤作“三豕”的故事。晉葛洪《抱樸子 遐覽》:“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后以“豕亥魚魯”謂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察傳》載有“己亥”誤作“三豕”的故事。晉葛洪《抱樸子·遐覽》:“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
    337

    四海之內皆兄弟

    成語拼音: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成語解釋:
    世界各國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樣。“四海”指天下,全國。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338

    殺雞駭猴

    成語拼音:
    shā jī hài hóu
    成語解釋: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它人。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3回:“俗話說得好,叫做'殺雞駭猴',拿雞子宰了,那猴兒自然害怕。”
    339

    石爛海枯

    成語拼音:
    shí làn hǎi kū
    成語解釋:
    直到石頭變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成語出處:
    清·王維城《新樂府》之二:“報施適當非為過,虎頭蛇尾事可恥,石爛海枯團體固。”
    340

    石泐海枯

    成語拼音:
    shí lè hǎi kū
    成語解釋:
    直到石頭碎裂,海水干涸。形容經歷極長的時間。
    成語出處:
    清·倪會鼎《與人書》:“倘邀數行,與貴通家商此數種,傳之通邑大都,此為壽我先人,雖石泐海枯,義存無斁。”
    * hai成語,hai的成語,帶ha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