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e的成語 (442個)

    161

    阿諛求容

    成語拼音:
    ē yú qiú róng
    成語解釋:
    容:容色,好的臉色。曲意奉承,取悅于人
    成語出處:
    《孔叢子 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諛求容,諂莫甚焉。”
    162

    遏云繞梁

    成語拼音:
    è yún rào liáng
    成語解釋:
    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163

    惡語傷人

    成語拼音:
    è yǔ shāng rén
    成語解釋:
    惡語:無禮中傷一類的口語。用惡毒的話傷害別人。也作“惡口傷人”。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洪州法昌倚遇禪師》第43卷:“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164

    惡衣蔬食

    成語拼音:
    è yī shū shí
    成語解釋:
    同“惡衣菲食”。
    成語出處:
    晉·葛洪《神仙傳·孔元方》:“元方仁慈,惡衣蔬食。”
    165

    阿諛順旨

    成語拼音:
    ē yú shùn zhì
    成語解釋:
    阿諛:曲意逢迎;順旨: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嚴光傳》:“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艷。”
    166

    阿意順旨

    成語拼音:
    ē yì shùn zhì
    成語解釋:
    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順旨:順從君主意圖。曲意逢迎,順從君主的意圖
    成語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人規戒》:“漢人于交友故舊,動存規戒,其不肯阿意順旨,以限于非義,此風凜然可喜。”
    167

    惡語相加

    成語拼音:
    è yǔ xiāng jiā
    成語解釋:
    把惡毒的語言加到別人身上。
    成語出處: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六章:“日常士兵偶有不是,動輒惡語相加,痛施體罰。”
    168

    鱷魚眼淚

    成語拼音:
    è yú yǎn lèi
    成語解釋:
    鱷魚:一種生性兇殘,捕食人、畜的爬行動物。傳說鱷魚在吞食人畜時,邊吃邊流眼淚。比喻惡人的假慈悲。
    成語出處: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14章:“‘她也是他們一伙的,別以為她會哭,哭的多傷心呀,’她想,‘那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
    169

    訛以滋訛

    成語拼音:
    é yǐ zī é
    成語解釋:
    把本來錯誤的東西加以傳播,越傳越錯
    成語出處:
    清 侯方域《為司徒公與寧南侯書》:“而無如市井倉皇,訛以滋訛,幾于三人成虎。”
    170

    惡語中傷

    成語拼音:
    è yǔ zhòng shāng
    成語解釋:
    中傷:攻擊和諂害別人。用惡毒的話污蔑、陷害人。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洪州法昌倚遇禪師》:“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171

    惡意中傷

    成語拼音:
    è yì zhòng shāng
    成語解釋:
    出自惡毒用心去攻擊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172

    惡直丑正

    成語拼音:
    è zhí chǒu zhèng
    成語解釋:
    嫉害正直的人。
    成語出處:
    漢·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遷徐州刺吏,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
    173

    惡作劇

    成語拼音:
    è zuò jù
    成語解釋:
    捉弄人的使人難堪的行動。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嬰寧》:“觀其孜孜憨笑,似全無心肝者,而墻下惡作劇,其黠孰甚焉!”
    174

    阿尊事貴

    成語拼音:
    ē zūn shì guì
    成語解釋:
    阿:曲從,迎合;尊、貴:地位官爵高的權貴。指迎合與侍奉權貴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楚元王傳》:“以不能阿尊事貴,孤特寡助,抑厭遂退,卒不克明。”
    175

    阿旨順情

    成語拼音:
    ē zhì shùn qíng
    成語解釋:
    阿:曲從;旨:圣旨。曲意逢迎
    成語出處:
    唐 吳兢《貞觀政要 政體》:“比來惟覺阿旨順情,唯唯茍過,遂無一言諫諍者,豈是道理?”
    176

    飛蛾撲火

    成語拼音:
    fēi é pū huǒ
    成語解釋:
    蛾:像蝴蝶似的昆蟲。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
    成語出處:
    《梁書 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177

    法不阿貴

    成語拼音:
    fǎ bù ē guì
    成語解釋:
    法:法律。阿:偏袒;討好。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意思是秉公執法;不畏權貴。
    成語出處:
    韓非《韓非子 有度》:“法不阿貴,強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178

    拊背扼喉

    成語拼音:
    fǔ bèi è hóu
    成語解釋:
    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179

    撫背扼喉

    成語拼音:
    fǔ bèi è hóu
    成語解釋:
    撫:按著;扼:掐著。比喻扼據要沖,制敵死命
    成語出處:
    唐·盧照鄰《窮魚賦》:“拖鰭挫鬎,撫背扼喉。”
    180

    拊背扼吭

    成語拼音:
    fǔ bèi è kēng
    成語解釋:
    吭,喉嚨。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成語出處:
    語出《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 e成語,e的成語,帶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