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的成語 (490個)
-
81
得寸則寸
- 成語拼音:
- dé cùn zé cùn
- 成語解釋:
-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82
大德不酬
- 成語拼音:
- dà dé bù chóu
- 成語解釋:
- 酬:報答,償還。大的恩惠無法報答或不用報答
- 成語出處:
- 明·吳麟征《還里人田券書》:“諺云:大德不酬。”
-
83
得道多助
- 成語拼音:
- dé dào duō zhù
- 成語解釋:
- 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8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成語拼音:
-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 成語解釋:
- 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正義,必陷于孤立。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
85
打得火熱
- 成語拼音:
- dǎ dé huǒ rè
- 成語解釋:
- 形容十分親密。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4回:“原來安道全新和建康府一個煙花娼妓,喚做李巧奴,時常往來,正是打得火熱。”
-
86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
- 成語拼音:
- duǒ dé hé shàng duǒ bù dé sì
- 成語解釋:
- 寺:寺廟。指躲避一時,但終究不能根本逃避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54回:“你不愿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然有個料理。”
-
87
度德量力
- 成語拼音:
- duó dé liàng lì
- 成語解釋: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
88
導德齊禮
- 成語拼音:
- dǎo dé qí lǐ
- 成語解釋:
- 指用道德誘導,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89
大得人心
- 成語拼音:
- dà dé rén xīn
- 成語解釋:
-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熱烈擁護。
- 成語出處:
- 《魏書·昭成子孫傳》:“太祖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楊塞外,分家稼,大得人心。”
-
90
道德文章
- 成語拼音:
- dào dé wén zhāng
- 成語解釋:
- 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漁家傲·為余伯熙察院壽》:“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
-
91
獨得之見
- 成語拼音:
- dú dé zhī jiàn
- 成語解釋:
- 與眾不同的創造性的見解。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送王子敬之任建寧序》:“近世一二君子,乃起而爭自為說,創為獨得之見。”
-
92
大恩大德
- 成語拼音:
- dà ēn dà dé
- 成語解釋:
- 恩:恩惠;德:恩德,好處。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澤深厚。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異鄉之鬼矣。大恩大德,將何補報!”
-
93
得而復失
- 成語拼音:
- dé ér fù shī
- 成語解釋:
- 復: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
94
燈蛾撲火
- 成語拼音:
- dé é pū huǒ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找死。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7回:“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
95
道高德重
- 成語拼音:
- dào gāo dé zhòng
- 成語解釋:
-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 成語出處:
- 艾蕪《回家》:“水元伯伯打發人來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講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為水元伯伯是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沒法子違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著頭皮去了。”
-
96
得過且過
- 成語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成語解釋:
- 得:能夠;且:姑且。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小孫屠》戲文第四出:“孩兒,我聽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過且過,出去做甚的?”
-
97
德高望重
- 成語拼音: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成語解釋:
- 道德好;聲望大。多形容老年人為人好;有名望。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辭人對小殿札子》:“臣竊惟富弼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
98
德高望尊
- 成語拼音:
- dé gāo wàng zūn
- 成語解釋:
- 道德高,聲望高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高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
-
99
德厚流光
- 成語拼音:
- dé hòu liú guāng
- 成語解釋: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響;光:通“廣”。指道德高,影響便深遠。
- 成語出處:
- 《穀梁傳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
100
得君行道
- 成語拼音:
- dé jūn xíng dào
- 成語解釋:
- 得君:臣子獲得君主的信任;行:實行。有才學的人能得到賢明君主信任推行他的政治主張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論不滿現狀》:“真能得君行道,當然要多多少少改變那自己不滿別人也不滿的現狀。”
* de成語,de的成語,帶de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