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chu的成語 (860個)

    621

    人生何處不相逢

    成語拼音:
    rén shēng hé chǔ bù xiāng féng
    成語解釋:
    〖釋義〗指人與人分手后總是有機會再見面的。
    成語出處:
    宋 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
    622

    人頭畜鳴

    成語拼音:
    rén tóu chù míng
    成語解釋:
    鳴:叫。這是罵人的話,指雖然是人,但象畜類一樣愚蠢。也比喻人的行為非常惡劣。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本記》:“(胡亥)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
    623

    入文出武

    成語拼音:
    rù wén chū wǔ
    成語解釋: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成語出處:
    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
    624

    入孝出弟

    成語拼音:
    rù xiào chū dì
    成語解釋:
    見“入孝出悌”。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
    625

    入孝出悌

    成語拼音:
    rù xiào chū tì
    成語解釋: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謂回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敬愛兄長。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學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漢·桓寬《鹽鐵論·授時》:“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徙義而從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626

    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成語拼音:
    ruò yào bù zhī,chú fēi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1卷:“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627

    日月其除

    成語拼音:
    rì yuè qí chú
    成語解釋:
    日月流逝。謂光陰不待人。
    成語出處:
    《詩經·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今我不樂,日月其除。”
    628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成語拼音: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629

    入主出奴

    成語拼音:
    rù zhǔ chū nú
    成語解釋:
    原意是崇信了一種學說,必然排斥另一種學說;把前者奉為主人,把后者當作奴仆。后比喻學術思想上的宗派主義。
    成語出處:
    唐 韓愈《原道》:“不入于老,則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630

    如醉初醒

    成語拼音:
    rú zuì chū xǐng
    成語解釋:
    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剛從沉迷中醒悟過來。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三回:“黃歇如夢初覺,如醉初醒。”
    631

    實逼處此

    成語拼音:
    shí bī chǔ cǐ
    成語解釋:
    指為情勢所迫,不得不這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無滋他族,實逼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
    632

    思不出位

    成語拼音:
    sī bù chū wèi
    成語解釋:
    考慮事情不超過自己的職分。
    成語出處:
    《周易 艮》:“《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633

    事出不意

    成語拼音:
    shì chū bù yì
    成語解釋:
    意:猜想。事情的發生出乎意料
    成語出處:
    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二卷:“京以攸被詔同至,乃置酒留貫,攸亦預焉。京以事出不意,一時失措。”
    634

    神出鬼沒

    成語拼音:
    shén chū guǐ mò
    成語解釋:
    像鬼神一樣變化無常。比喻用兵神奇迅速;變化莫測。現常比喻行動出沒無常;不可捉摸。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635

    神出鬼入

    成語拼音:
    shén chū guǐ rù
    成語解釋: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成語出處:
    《淮南子 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
    636

    神出鬼行

    成語拼音:
    shén chū guǐ xíng
    成語解釋:
    出:顯露;沒:隱滅。形容行動出沒無常,變化神奇,不可捉摸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論》:“善者之動也,神出鬼行,星曜而玄逐。”
    637

    時絀舉贏

    成語拼音:
    shí chù jǔ yíng
    成語解釋:
    絀:不足;贏:有余。在衰敗的時強做奢侈的事。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韓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謂時絀舉贏。”
    638

    時絀舉盈

    成語拼音:
    shí chù jǔ yíng
    成語解釋:
    絀:不足、不夠。盈:有余、多余。當衰敗之時,而強作奢侈之事。盈,通“贏”。同“時絀舉贏”。
    成語出處:
    清 呂留良《與董方白書》:“度所費不下數千金,時絀舉盈,極為民害。”
    639

    虱處裈中

    成語拼音:
    shī chǔ kūn zhōng
    成語解釋:
    裈:褲子。虱子躲在褲縫里。比喻世俗生活的拘窘局促。
    成語出處:
    晉·阮籍《大人先生傳》:“汝獨不見夫虱之處于裈之中乎!逃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
    640

    掃除天下

    成語拼音:
    sǎo chú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掃除:消除,肅清。肅清壞人,安定社會。
    成語出處:
    《后漢書·陳蕃傳》:“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 chu成語,chu的成語,帶ch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