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的成語 (736個)
-
281
齒牙余惠
- 成語拼音:
- chǐ yá yú huì
- 成語解釋:
- 惠:給人好處。指幫人說好話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屢通媒妁,輒以無尊長之命為辭。幸無惜齒牙余惠。”
-
282
齒牙馀論
- 成語拼音:
- chǐ yá yú lùn
- 成語解釋:
- 比喻隨口稱譽的話
- 成語出處:
- 《南史 謝脁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馀論。”
-
283
齒牙余論
- 成語拼音:
- chǐ yá yú lùn
- 成語解釋:
- 微末的贊揚言辭。比喻不費力的獎勵的話。
- 成語出處:
- 《南史·謝眺傳》:“士子聲名未立,應共獎成,無惜齒牙余論。”
-
284
齒牙之猾
- 成語拼音:
- chǐ yá zhī huá
- 成語解釋:
- 見“齒牙為猾”。
- 成語出處:
- 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討副使試大理司直兼貴州刺史鄧君墓志銘》:“然以憂栗間于多虞,卒成耳環目之塞,道致齒牙之猾。”
-
285
池魚遭殃
- 成語拼音:
- chí yú zāo y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 成語出處:
- 清·孫雨林《皖江血》上卷:“黨禍起中江,正士寒心,連袂長往,俺事外人也池魚遭殃。”
-
286
池魚之殃
- 成語拼音:
- chí yú zhī yā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牽連而無端遭到的禍害
- 成語出處:
- 《剪燈新話 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
-
287
持正不阿
- 成語拼音:
- chí zhèng bù ā
- 成語解釋: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諛。
- 成語出處:
- 明·范濂《云間據目抄》卷一:“平居議論臧貶,務持正不阿;與人交,不以盛衰為軒輊。”
-
288
吃著不盡
- 成語拼音:
- chī zhuó bù jìn
- 成語解釋:
- 吃的穿的,享用不盡。比喻生活富裕。
- 成語出處:
-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四:“王沂公曾青州發解,及南省程試,皆為首冠。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士,戲語之曰:‘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
289
吃著不盡
- 成語拼音:
- chī zhuó bù jìn
- 成語解釋:
- 著:通“著”,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盡。比喻生活富裕
- 成語出處: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14卷:“中山劉子儀為翰林學士,戲語之曰:‘狀元試三場,一生吃著不盡。’沂公正色答曰:‘曾平生之志,不在溫飽。’”
-
290
持正不撓
- 成語拼音:
- chí zhèng bù náo
- 成語解釋:
- 撓:彎曲。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 成語出處:
- 《明史·蔣冕傳》:“冕當正德之季,主昏政亂,持正不撓,有匡弼功。”
-
291
持齋把素
- 成語拼音:
- chí zhāi bǎ sù
- 成語解釋:
- 把:遵守。齋:齋戒。謂信佛者遵守吃素,堅持戒律。
- 成語出處:
- 明 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俺也曾看經念佛,俺也曾持齋把素。”
-
292
持重待機
- 成語拼音:
- chí zhòng dài jī
- 成語解釋:
- 持重:小心謹慎。形容謹慎地等待時機
- 成語出處:
- 《晉書·宣帝紀》:“時朝廷以亮僑軍遠寇,利在急戰,每命帝持重待機以候其變。”
-
293
摛藻雕章
- 成語拼音:
- chī zǎo diāo zhāng
- 成語解釋:
- 摛:鋪陳;藻:文采;雕:雕琢。鋪陳辭藻,雕琢文章。形容以華麗的辭藻寫作
- 成語出處:
- 唐·楊炯《王勃集序》:“君以為摛藻雕章,研幾之余事;知來藏往,探賾之所宗。”
-
294
叱咤風云
- 成語拼音:
- chì zhà fēng yún
- 成語解釋:
- 叱咤:發怒吆喝。一聲怒喝;可使風云變色。形容聲勢威力極大;可以左右整個局勢。
- 成語出處:
- 《晉書 乞伏熾磐載記論》:“熾磐叱咤風云,見機而動。”
-
295
摛藻繪句
- 成語拼音:
- chī zǎo huì jù
- 成語解釋:
- 摛:鋪陳;藻:文采。鋪陳辭藻,描繪句子。形容以華麗的辭藻寫作
- 成語出處:
- 宋·王讜《唐語林·文學》:“當時輕薄之徒,摛藻繪句,聱牙崛奇,譏諷時事。”
-
296
鴟張門戶
- 成語拼音:
- chī zhāng mén hù
- 成語解釋:
- 樹立門戶,標榜門庭。
- 成語出處:
-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余雅不喜詩壇吟社之說,大概起于前明末年鴟張門戶之惡習。”
-
297
鴟張鼠伏
- 成語拼音:
- chī zhāng shǔ fú
- 成語解釋:
- 比喻時而囂張,時而隱蔽。
- 成語出處:
- 《明史·貴州土司傳序》:“蠻人鴟張鼠伏,自其常態。”
-
298
侈縱偷茍
- 成語拼音:
- chǐ zòng tōu gǒu
- 成語解釋:
- 奢侈放縱,茍且偷生。
- 成語出處:
- 清·方苞《謝季方傳》:“其祖國初督學山西,饒于財,子姓習侈縱偷茍,妹始嫁,家中落而未盡。”
-
299
笞杖徒流
- 成語拼音:
- chī zhàng tú liú
- 成語解釋:
- 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指古代的四種刑罰
- 成語出處:
- 元·喬孟符《金錢記》第三折:“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300
尺竹伍符
- 成語拼音:
- chǐ zhú wǔ fú
- 成語解釋:
- 本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則。亦借指軍隊。
- 成語出處:
- 明·方孝孺《書夷山稿序后》:“吾觀四明蔣先生,羈寓數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筆為詩……味其言如素處顯位者,未嘗有枯悴寒澀這態,是安可謂之窮士乎?”
* chi成語,chi的成語,帶c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