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的成語 (3714個)
-
1861
恇怯不前
- 成語拼音:
- kuāng qiè bù qián
- 成語解釋:
- 恇怯:恐懼畏縮。恐懼畏縮,不敢向前。
- 成語出處:
- 《宋史·楊瓊傳》:“及聞清遠之敗,益恇怯不前。”
-
1862
巋然不動
- 成語拼音:
- kuī rán bù dòng
- 成語解釋:
- 高大挺立;難以撼動。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詮言訓》:“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動,行者以為期也。”
-
1863
曠世不羈
- 成語拼音:
- kuàng shì bù jī
- 成語解釋:
- 曠世:曠代,歷時長久;羈:束縛。歷代都不受束縛
- 成語出處:
- 晉·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東夷獻其樂器,肅慎獻山楛矢,曠世不羈,應化而至。”
-
1864
可殺不可辱
- 成語拼音:
- kě shā bù kě rǔ
- 成語解釋:
- 辱:侮辱。可以犧牲生命但不可遭受侮辱。形容做人的尊嚴
- 成語出處:
- 《孔子家語·儒行解》:“儒有可親而不可卻,可近而不可迫,可殺而不可辱。”
-
1865
恪守不渝
- 成語拼音:
- kè shǒu bù yú
- 成語解釋:
- 嚴格遵守,決不改變。
- 成語出處:
-
1866
空談無補
- 成語拼音:
- kōng tán wú bǔ
- 成語解釋:
- 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于事沒有幫助
- 成語出處:
- 《新笑史》:“少許勝人,空談無補。”
-
1867
可望不可即
- 成語拼音:
- kě wàng bù kě jí
- 成語解釋:
- 望:遠看;即:接近。望得見卻不能接近。比喻事物高遠;難以實現或接近。
- 成語出處:
- 元 薩都刺《偕楊善卿等游法云寺》:“鳳臺錦袍人,可望不可即。”
-
1868
可望不可及
- 成語拼音:
- kě wàng bù kě jí
- 成語解釋:
- 及:接近。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成語出處:
- 王朔《橡皮人》:“錦繡之地遠去,雖歷歷在目可望不可及。”
-
1869
可望而不可及
- 成語拼音:
- kě wàng ér bù kě jí
- 成語解釋:
-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月蝕》:“可望而不可及的古之人,你們的鼓聲透過了幾千萬重的黑幕,傳達到我耳里來了!”
-
1870
可望而不可即
- 成語拼音:
- kě wàng é bù kě jí
- 成語解釋:
- 能望見,但達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還不能實現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唐·宋之問《明河篇》:“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明·劉基《登臥龍山寫懷二十八韻》:“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
1871
哭笑不得
- 成語拼音:
- kū xiào bù dé
- 成語解釋:
- 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處境尷尬。
- 成語出處:
- 元 高安道《皮匠說謊》:“好一場,惡一場,哭不得,笑不得。”
-
1872
孔席不暖
- 成語拼音:
- kǒng xí bù nuǎn
- 成語解釋:
- 亦作“孔席不㈣”。謂孔子急于推行其道,到處奔走,每至一處,坐席未暖,又急急他往,不暇安居。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答賓戲》:“是以圣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
1873
款言不聽
- 成語拼音:
- kuǎn yán bù tīng
- 成語解釋:
- 款:通“窾”,空。對于不真實的話不要聽信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其實中其聲者謂之端,實不中其聲者謂之款;款言不聽,奸乃不生。”
-
1874
可一而不可再
- 成語拼音:
- kě yī ér bù kě zài
- 成語解釋:
- 再:兩次或第二次。指只可以做一次而不可以做第二次
- 成語出處:
- 明·歸有光《菎山縣倭寇始末書》:“勸借可暫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
-
1875
空言無補
- 成語拼音:
- kōng yán wú bǔ
- 成語解釋:
- 空洞不切實際的言論于事沒有幫助
- 成語出處:
- 陸士諤《續孽海花》第46回:“眾喙嘵嘵,空言無補。”
-
1876
可以意會,不可言傳
- 成語拼音:
- kě yǐ yì huì,bù kě yán chuán
- 成語解釋:
- 會:領會,理解。只能心領神會,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 成語出處:
- 清·劉大魁《論文偶記》:“凡行文多寡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
-
1877
跨者不行
- 成語拼音:
- kuà zhě bù xíng
- 成語解釋:
- 跨:跨步前進。跨步前進的人不能走長路。比喻急于求成的人,難以持之以恒
- 成語出處:
-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24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
1878
狼狽不堪
- 成語拼音:
- láng bèi bù kān
- 成語解釋:
- 狼狽:疲憊、窘迫的樣子;堪:忍受。指困頓窘迫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與政府札子》:“風痰大作,頭目旋暈,幾欲僵臥,今已累日,精神愈見昏慢,委是狼狽不堪。”
-
1879
力不從心
- 成語拼音:
- lì bù cóng xīn
- 成語解釋:
-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
1880
力不從愿
- 成語拼音:
- lì bù cóng yuàn
- 成語解釋:
- 從:依從、順從。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夠不上
- 成語出處:
- 《晉書·劉琨傳》:“徒懷憤踴,力不從愿,慚怖征營,痛心疾首。”
* bu成語,bu的成語,帶bu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