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bu的成語 (3714個)

    1901

    路不拾遺

    成語拼音:
    lù bù shí yí
    成語解釋: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撿走。形容社會風氣好。
    成語出處:
    漢 賈誼《新書 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遺,國無獄訟。”
    1902

    力不同科

    成語拼音:
    lì bù tóng kē
    成語解釋:
    同科:同一等級。指人的力量有強弱,不能等同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903

    理不忘亂

    成語拼音:
    lǐ bù wàng luàn
    成語解釋:
    國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時候,不能忘記混亂的日子。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進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亂,糜不有初,鮮克有終,古圣賢之深旨也。”
    1904

    拉不下臉

    成語拼音:
    lā bù xià liǎn
    成語解釋:
    指礙于情面,不能拒絕或不便開口
    成語出處: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臉,只好隨他們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1905

    老不曉事

    成語拼音:
    lǎo bù xiǎo shì
    成語解釋: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傳》:“植益內不自安”注:“老不曉事,強著一書,悔其少作。”
    1906

    嫠不恤緯

    成語拼音:
    lí bù xù wěi
    成語解釋:
    寡婦不怕織得少,而怕亡國之禍。舊時比喻憂國忘家。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四年》:“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
    1907

    令不虛行

    成語拼音:
    lìng bù xū xíng
    成語解釋:
    指制定的法令必須切實執行。
    成語出處:
    《管子·重令》:“國不虛重,兵不虛勝,民不虛用,令不虎行。”
    1908

    儗不于倫

    成語拼音:
    lǐ bù yú lún
    成語解釋:
    見“儗非其倫”。
    成語出處:
    朱自清《序》:“后一類呢,恕我儗不于倫,像吳山四景園馳名的油酥餅。”
    1909

    了不長進

    成語拼音:
    liǎo bù zhǎng jǐn
    成語解釋:
    一點進步也沒有。形容沒有出息。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酒狂》:“甥了不長進,今且奈何。”
    1910

    力不自勝

    成語拼音:
    lì bù zì shèng
    成語解釋:
    勝:經得住。由于力量不夠而使得自己經受不起。
    成語出處:
    宋·張敦頤《六朝事跡·郗民化蛇》:“無飲食可實口,無窟可庇身,饑窘困迫,力不自勝。”
    1911

    六畜不安

    成語拼音:
    liù chù bù ān
    成語解釋:
    六畜:牛、馬、羊、豕、雞、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寧。
    成語出處:
    清 劉鶚《老殘游記》:“要我去擾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連我也把個小命兒送掉了,圖著什么呢?”
    1912

    驢唇不對馬口

    成語拼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kǒu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94回:“稍一疏神,便說的驢唇不對馬口,那還有什么趣味呢!”
    1913

    驢唇不對馬嘴

    成語拼音:
    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
    成語解釋:
    比喻說話寫文章;前言不搭后語;兩不相合。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9卷:“驢唇馬嘴夸我解問,十轉五繞你從朝。”
    1914

    臨財不茍

    成語拼音:
    lín cái bù gǒu
    成語解釋:
    面對錢財不隨便求取,廉潔自好。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
    1915

    樂此不倦

    成語拼音:
    lè cǐ bù juàn
    成語解釋:
    此:這。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成語出處:
    《后漢書 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1916

    樂此不疲

    成語拼音:
    lè cǐ bù pí
    成語解釋:
    樂:喜愛;愛好;疲:疲倦。樂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覺疲倦。形容對某種事物特別感興趣。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光武帝紀下》:“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1917

    六塵不染

    成語拼音:
    liù chén bù rǎn
    成語解釋:
    佛教語,六塵:指色、聲、香、味、觸、法。指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潔凈
    成語出處:
    唐 武三思《孝明皇后碑》:“六塵不染,孤標水上之花。”
    1918

    立場不穩

    成語拼音:
    lì chǎng bù wěn
    成語解釋:
    對問題所持的觀點態度不能持之以恒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他們是立場不穩,愛憎不明,敵我不分。”
    1919

    來處不易

    成語拼音:
    lái chù bù yì
    成語解釋:
    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經過了艱苦努力。
    成語出處:
    明·朱柏廬《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920

    雷打不動

    成語拼音:
    léi dǎ bù dòng
    成語解釋:
    形容決心和意志堅定;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動搖;或形容不可改變的規定和制度。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二章:“每天的勞動可是雷打不動的,從下午兩點一直要干到吃晚飯。”
    * bu成語,bu的成語,帶bu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