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從心的意思 力不從心的讀音和出處
- 力
- 不
- 從
- 心
- 成語名稱:
- 力不從心
- 成語拼音:
- [lì bù cóng xīn]
- 成語解釋:
- 力:力量;能力;從:依從;順從。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夠。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西域傳》:“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地。”
- 成語例句:
- 按我的政治思想水平、斗爭閱歷和知識能力,擔當編選陳毅同志詩詞的工作確是力不從心。(張茜《陳毅詩詞選集 序言》)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用于謙辭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不,不能讀作“bú”。
- 繁體字形:
- 力不従心
- 英文翻譯:
- one 's strength does not match one 's ambitions
- 成語故事:
- 力不從心的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力不從心”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比喻的成語 初中生成語 力量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力量 能力 依從 順從 不夠
“力不從心”的單字解釋
【力】:1.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力有三個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腦力。藥力。理解力。說服力。戰斗力。3.特指體力:大力士。四肢無力。用力推車。4.盡力;努力:力爭上游。維護甚力。5.姓。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從】:[cóng]1.依順:順從。盲從。從善如流。2.采取,按照:從優。3.跟隨:愿從其后。4.跟隨的人:侍從。仆從。5.參與:從業。從政。投筆從戎。6.由,自:從古至今。從我做起。7.次要的:主從。從犯。8.宗族中次于至親的親屬:從父(伯父、叔父的通稱)。9.中國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從品”之分,宋代龍圖閣大學士為從二品)。10.姓。[zòng]1.古同“縱”,豎,直。2.古同“縱”,放任。
【心】:1.人和高等動物身體內推動血液循環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圓錐形,大小約跟本人的拳頭相等,內部有四個空腔,上部兩個是心房,下部兩個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循環全身。也叫心臟。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談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圓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力不從心”的反義詞
“力不從心”的近義詞
“力不從心”的相關成語
力不從心
力不從愿
堅執不從
誓死不從
行不從徑
執意不從
從心所欲
怒從心起
怒從心起,惡向膽生
怒從心生
怒從心上起
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心病還從心上醫
吃力不討好
出力不討好
費力不討好
力不副心
力不能及
力不能支
力不勝任
“力不從心”的關聯成語
力字的成語
不字的成語
從字的成語
心字的成語
力開頭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從開頭的成語
心開頭的成語
li的成語
bu的成語
cong的成語
xin的成語
lbcx的成語
力不什么什么的成語
力什么從什么的成語
力什么什么心的成語
什么不從什么的成語
什么不什么心的成語
什么什么從心的成語
“力不從心”造句
我現在的活法不好或者力不從心嗎?還有另一種活法更體現我的思想與天性?如果叫我換一種人生觀和生命觀,似乎已經不可能了。
為了對付每天的學習任務,你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他年事已高,想挑重擔卻力不從心。
火災發生時,我心里知道要趕快跑,但是我就是力不從心。
責任太重,理想過高,力不從心,反而有挫折感,應該量力而為,轉危為安。
每個人身體都要健壯,否則要拚遠大前途時,只得感嘆力不從心了。
真抱歉!不是不肯幫忙,實在力不從心。
要我這個老粗舞文弄墨,真是力不從心哪!
古人說:"近來懶上樓。"我這才領略,原來那是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支撐美國股市大漲的眾多因素中,有一個開始顯得力不從心。
* 力不從心的意思 力不從心的成語解釋 力不從心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