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的成語 (394個)
-
181
掘墓鞭尸
- 成語拼音:
- jué mù biān shī
- 成語解釋:
- 挖開墳墓,鞭打尸體。形容兇惡或仇恨很深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
182
見貌辨色
- 成語拼音:
- jiàn mào biàn sè
- 成語解釋:
- 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賣油郎獨占花魁》:“那鴇兒是老積年,見貌辨色,見秦重恁般裝束。”
-
183
鑒毛辨色
- 成語拼音:
- jiàn máo biàn sè
- 成語解釋:
- 根據對方的臉色、表情行事。同“鑒貌辨色”。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還魂記 道覡》:“把俺做新人嘴臉兒一寸寸鑒毛辨色,將俺那寶妝奩一件件都寓目囊箱。”
-
184
監貌辨色
- 成語拼音:
- jiàn mào biàn sè
- 成語解釋:
- 監:通“鑒”,照,察;貌:容色,外表;辨:辨別,明察;色:臉色。通過觀察臉色來辨別對方的心思。形容為人機靈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33回:“那知烏龜鴇子,是世上第一等精明不過的東西,監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
-
185
鑒貌辨色
- 成語拼音:
- jiàn mào biàn sè
- 成語解釋:
- 觀察和辨識人的容顏神色,指善于觀察別人臉色,以求取悅于人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守清禪師》:“僧曰:‘爭知某甲不肯?’師曰:‘鑒貌辨色。’”
-
186
矯世變俗
- 成語拼音:
- jiǎo shì biàn sú
- 成語解釋:
- 指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
- 成語出處:
- 《宋史 王安石傳》:“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
-
187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 成語拼音:
-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
- 成語解釋:
-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餓了就來歸附,飽了就飛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來依附,得志時就遠走高飛,忘恩負義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揚去。”
-
188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 成語拼音: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一言為定,決不翻誨。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袁州南源道明禪師》:“快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頭來,無事各自珍重。”
-
189
扛鼎抃牛
- 成語拼音:
- káng dǐng biàn niú
- 成語解釋:
- 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斗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斗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 成語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 漢·楊雄《法言·淵騫》:“秦悼武、烏獲、任鄙,扛鼎抃牛,非絕力也?”
-
190
苦海無邊
- 成語拼音:
- kǔ hǎi wú biān
- 成語解釋:
- 苦海:原為佛家語。苦難像大海無邊無際。形容深重無比的苦難。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59卷:“適見道人題壁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得極好。”
-
191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 成語拼音:
- 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 成語解釋:
- 佛教語。意指塵世如同苦海,無邊無際,只有悟道,才能獲得超脫。亦以比喻罪惡雖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朱子語類》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這里,更何用求?適見道人題壁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得極好。”
-
192
快馬加鞭
- 成語拼音:
- kuài mǎ jiā biān
- 成語解釋:
-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比喻快上加快。
- 成語出處:
- 明 徐姬《殺狗記 看書苦諫》:“何不快馬加鞭,逕趕至蒼山,救取伯伯。”
-
193
快馬一鞭
- 成語拼音:
- kuài mǎ yī biān
- 成語解釋:
- 跑得快的馬只著一鞭就行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六卷:“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
194
兩邊倒
- 成語拼音:
- liǎng biān dǎo
- 成語解釋:
- 形容搖擺不定,沒有堅定的立場和主張
- 成語出處:
- 莫應豐《將軍吟》第26章:“你們這些年輕人,都是墻頭草,風吹兩邊倒的。”
-
195
論辯風生
- 成語拼音:
- lùn biàn fē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議論辯駁,極生動而又風趣。
- 成語出處: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七寶山座》:“惟張九齡論辯風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階也。”
-
196
連編累牘
- 成語拼音:
- lián biān lěi dú
- 成語解釋:
- 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長
- 成語出處: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雖終日兀坐車中,不發一語,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
-
197
屢變星霜
- 成語拼音:
- lǚ biàn xīng shuāng
- 成語解釋:
- 星霜:星辰運轉,一年循環一次,每年秋季降霜,因此以星霜指代年歲。表示歲月更換。
- 成語出處:
- 宋 柳永《玉蝴蝶》:“難忘文期酒會,幾孤幾月,屢變星霜。”
-
198
輪扁斫輪
- 成語拼音:
- lún biǎn zhuó lún
- 成語解釋:
- 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制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 成語出處:
-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
199
陵谷變遷
- 成語拼音:
- líng gǔ biàn qiān
- 成語解釋:
- 陵:大土山;谷:兩山之間的夾道。丘陵變山谷,山谷變丘陵。比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
- 成語出處:
- 《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
200
龍化虎變
- 成語拼音:
- lóng huà hǔ biàn
- 成語解釋: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后因以“龍化虎變”比喻變化莫測。
- 成語出處:
- 《易·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孔子)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
* bian成語,bian的成語,帶bian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