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意思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讀音和出處
- 饑
- 則
- 附
- 人
- 飽
- 便
- 高
- 揚
- 成語名稱:
-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 成語拼音:
- [jī zé fù rén,bǎo biàn gāo yáng]
- 成語解釋:
-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餓了就來歸附,飽了就飛走了。比喻人不得志即來依附,得志時就遠走高飛,忘恩負義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揚去。”
- 成語例句:
- 唐·房玄齡《晉書·慕容垂載記》:“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定語、賓語;用于處世
- 結構類型:
- 復句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 英文翻譯:
- If you are hungry, you will be attached to others, and if you are full, you will be exalted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復句式成語 八字成語 上下句成語 J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依附 歸附 飛走 比喻 不得志 得志 遠走高飛 忘恩負義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單字解釋
【饑】:1.餓:饑餐渴飲。如饑似渴。2.農作物歉收或沒有收成:連年大饑。
【則】:1.規范;榜樣:以身作則。2.規則:細則。3.效法:則先烈之言行。4.連詞。1.表示承接關系:有則改之,無則加勉。2.表示轉折關系:欲速則不達。5.是;乃是:此則余之過也。6.與“作”義相近,宋、元、明小說戲曲里常用:則甚(作什么)。不則聲。7.量詞。用于成文的條數:試題三則。新聞兩則。
【附】:1.外加的;附帶的:附錄。附設。2.依靠:依附。附隨。3.靠近;貼近:附近。附耳交談。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人。女人。人們。人類。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冊。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長大成人。4.指某種人:工人。軍人。主人。介紹人。5.別人:人云亦云。待人誠懇。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人。這個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實。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人不大舒服。送到醫院人已經昏迷過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們這里正缺人。9.(Rén)姓。
【飽】:1.吃足了。與“餓”相對。2.足;充分:飽經憂患。3.滿足:以飽眼福。
【便】:[biàn]1.順利,沒有困難或阻礙:便當。便利。便道。便民。2.簡單的,禮節上非正式的:便宴。便衣。便函(形式比較簡便的信件)。簡便。便宜。隨便(適當地,看事實需要而自行處理事情)。3.便利的時候:便中請來信。4.就:說了便做。5.排泄屎尿或排泄出來的屎尿:大便。便秘。[pián]1.〔便便〕肚子肥大的樣子,如“大腹便便”。2.〔便嬖〕封建統治者所親近寵愛的人。3.〔便佞〕善于用花言巧語討好的人。
【高】:1.從下向上距離大;離地面遠(跟“低”相對,2.同):高樓大廈。這里地勢很高。3.高度:那棵樹有五米高。書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從底部到頂部(頂點或平行線)的垂直距離。5.在一般標準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體溫高。見解比別人高。6.等級在上的:高等。高年級。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辭,稱別人的事物:高見。高論。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標準酸根多含一個氧原子的:高錳酸鉀。9.姓。
【揚】:1.高舉;向上升:揚手。揚帆。2.在空中飄動:飄揚。飛揚。3.往上撒:揚場。4.傳播出去:宣揚。5.稱贊:頌揚。表揚。6.指江蘇揚州:揚劇。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近義詞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相關成語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附人驥尾
此處不留人,會有留人處
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
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寧教我負人,莫教人負我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
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人不人,鬼不鬼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關聯成語
饑字的成語
則字的成語
附字的成語
人字的成語
飽字的成語
便字的成語
高字的成語
揚字的成語
饑開頭的成語
則開頭的成語
附開頭的成語
人開頭的成語
飽開頭的成語
便開頭的成語
高開頭的成語
揚開頭的成語
ji的成語
ze的成語
fu的成語
ren的成語
bao的成語
bian的成語
gao的成語
yang的成語
jzfrbbgy的成語
*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意思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成語解釋 饑則附人,飽便高揚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