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走來走去的成語 (4個)
-
1
串街走巷
- 成語拼音:
- chuàn jiē zǒu xiàng
- 成語解釋:
- 串:串門;巷:胡同。在大街小巷走來走去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一卷:“這婆子能言快語,況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認得,須是與他商議,定有道理。”
-
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成語拼音: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 成語解釋:
-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
3
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成語拼音:
-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趕走了一個敵人,又來了一個敵人。同“前門拒虎,后門進狼”。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樣多的草莽英雄又闖進了成都城,這不正是‘前門去虎,后門進狼’?”
-
4
邯鄲學步
- 成語拼音:
- hán dān xué bù
- 成語解釋:
-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步伐;相傳戰國時趙國人走路的步伐、姿勢特別優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國壽陵地方有幾個年輕人結伴到趙國去學習邯鄲人的走路姿勢。結果不但沒有把趙國人的走路姿勢學到手;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去。比喻模仿別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丟掉了。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 關于走來走去的成語 形容走來走去的成語 描述走來走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