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象比的成語 (26個)
-
1
合眼摸象
- 成語拼音:
- hé yǎn mō xiàng
- 成語解釋:
- 閉著眼睛摸象。比喻盲目行事。
- 成語出處:
-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上》:“山谷云:‘詩詞高勝,要從學問中來。后來學詩者,雖時有妙句,譬如合眼摸象,隨所觸體得一處。’”
-
2
璧合珠連
- 成語拼音:
- bì hé zhū lián
- 成語解釋:
- 璧:玉器;璧合:指兩個半璧成一個;連:連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古人認為是一種顯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眾美畢集,相得益彰
- 成語出處:
- 唐 楊炯《公卿以下冕服義》:“然則皇王受命,天地興符,仰觀則璧合珠連,俯察則銀黃玉紫。”
-
3
尺幅千里
- 成語拼音:
- chǐ fú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
- 成語出處:
- 《南史 昭胄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于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
4
愁云慘霧
- 成語拼音:
- chóu yún cǎn wù
- 成語解釋:
- 形容暗淡無光的景象。多比喻令人憂愁苦悶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瞿秋白《亂彈 一種云》:“如果是驚天動地的霹靂,那才撥得開滿天的愁云慘霧。”
-
5
大地回春
- 成語拼音:
- dà dì huí chūn
- 成語解釋:
- 指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現一片生機景象。有時亦用比喻形勢好轉。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62回:“陰歷初三立春,當時有大地回春,萬象更新之義。”
-
6
二分明月
- 成語拼音:
- èr fēn míng yuè
- 成語解釋:
- 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成語出處:
- 唐 徐凝《憶揚州》詩:“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
7
風光月霽
- 成語拼音:
- fēng guāng yuè jì
- 成語解釋:
- 指雨過天晴時明凈清新的景象。亦比喻胸襟開闊、心地坦白。
- 成語出處:
- 明·蘇濬《雞鳴偶記》:“風光月霽,是吾心太虛真境;鳥語花陰,是吾心無盡生意。”
-
8
風花雪月
- 成語拼音:
- fēng huā xuě yuè
- 成語解釋:
- 泛指四時景色。原指封建文學里描寫自然景物四種對象。后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詩文。也比喻風流場中男女間戀愛的風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 成語出處:
- 宋 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
9
風平浪靜
- 成語拼音: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成語解釋:
- 風已平息;浪已安靜。指江河湖海里沒風浪;顯出一時安閑寧靜的景象。也比喻事情平息;恢復沉靜。
- 成語出處:
- 宋 楊萬里《泊光口》:“風平浪靜不生紋,水面渾如鏡面新。”
-
10
光風霽月
- 成語拼音:
- guāng fēng jì yuè
- 成語解釋:
- 光風:雨后初晴時的風;霽:雨雪停止。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
- 成語出處:
- 宋 黃庭堅《濂溪詩》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 關于象比的成語 形容象比的成語 描述象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