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討伐的成語 (12個)

    1

    國必自,而后人

    成語拼音:
    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成語解釋:
    。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的原因,然后別人才來攻。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而后人之。”
    2

    罪吊民

    成語拼音:
    fá zuì diào mín
    成語解釋:
    。吊:慰問。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為發動戰爭的口號
    成語出處:
    南朝(梁)任方《百辟勸進今上箋》:“罪吊民,一匡靖亂。”
    3

    聲罪致

    成語拼音:
    shēng zuì zhì tǎo
    成語解釋:
    宣布罪狀,并加
    成語出處:
    《國語 晉語五》:“是故備鐘鼓,聲其罪也。”
    4

    異黨同

    成語拼音:
    fá yì dǎng tóng
    成語解釋:
    ,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成語出處:
    《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異之說。”
    5

    誅兇

    成語拼音:
    zhū xiōng tǎo nì
    成語解釋:
    誅:兇暴、叛逆之人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精忠記·勝敵》:“身為上將,統領大軍,奮武揚威,誅兇逆。”
    6

    擒奸

    成語拼音:
    qín jiān tǎo bào
    成語解釋:
    暴:豪強。指捕捉奸人,強暴。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操《褒揚泰山太守呂虔令》:“卿在郡以來,擒奸暴,百姓獲安。”
    7

    誅暴

    成語拼音:
    zhū bào tǎo nì
    成語解釋:
    兇暴、叛逆之人。誅:
    成語出處:
    三國 蜀 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軍》:“治軍之政,謂治邊境之事,匡救大亂道,以威武為政,誅暴逆,所以存國家安社稷之計。”
    8

    誅兇殄逆

    成語拼音:
    zhū xiōng tiǎn nì
    成語解釋:
    誅:兇暴、叛逆之人
    成語出處:
    唐·陳子昂《請措刑科》:“圣人誅兇殄逆,濟人寧亂,必資刑殺,以請天下。”
    9

    吊民

    成語拼音:
    diào mín fá zuì
    成語解釋:
    吊:慰問;。慰問受苦的人民,有罪的統治者。
    成語出處:
    《宋書 索虜傳》:“興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罪,積后己之情。”
    10

    仁義之師

    成語拼音:
    rén yì zhī shī
    成語解釋:
    師:軍隊。伸張仁愛正義邪惡的軍隊。亦作“仁義之兵”。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吾欲興仁義之師,無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義之師,吊民罪,四海引領而望,孰不歸心?”
    11

    興師問罪

    成語拼音:
    xīng shī wèn zuì
    成語解釋:
    宣布對方罪狀;發兵。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興、動:發動;師:軍隊;眾:大隊人馬。
    成語出處:
    宋 沈括《夢溪筆談》:“元昊乃改元,制衣冠禮樂,下令國中,悉用蕃書、胡禮,自稱大夏。朝廷興師問罪。”
    12

    兼弱攻昧

    成語拼音:
    jiān ruò gōng mèi
    成語解釋:
    兼并弱國,昏聵糊涂的君主。
    成語出處:
    《尚書 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 關于討伐的成語 形容討伐的成語 描述討伐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