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言行不一的成語 (11個)
-
1
行不副言
- 成語拼音:
- xíng bù fù yán
- 成語解釋:
- 謂言行不一。
- 成語出處:
-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隨聽而遽信之,所失者豈特宰予邪!”
-
2
言不顧行,行不顧言
- 成語拼音:
- yán bù gù xíng,xíng bù gù yán
- 成語解釋:
- 說話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行事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諾言。指言行不一致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
-
3
言行相詭
- 成語拼音:
- yán xíng xiāng guǐ
- 成語解釋:
-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 成語出處:
-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
4
行濁言清
- 成語拼音:
- xíng zhuó yán qīng
- 成語解釋:
- 說得好聽而行為卑劣狠毒。形容言行不一。
- 成語出處:
- 唐·李虛中《命書》卷中:“言輕行濁,執不通變。”
-
5
言行不一
- 成語拼音:
- yán xíng bù yī
- 成語解釋:
- 說的和做的不一致。
- 成語出處:
- 《逸周書 官人》:“言行不類相似,始終相悖。”
-
6
言不及行
- 成語拼音:
- yán bù jí xíng
- 成語解釋:
- 謂言行不一。
- 成語出處:
- 明·薛瑄《薛子道論》:“言不及行,可恥之甚,非特發于口謂之言,凡著于文詞者皆是也。”
-
7
言多傷行
- 成語拼音:
- yán duō shāng xíng
- 成語解釋:
- 話多易出問題,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損害。
- 成語出處:
- 元·關漢卿《金錢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無記性,言多傷行。”
-
8
詩禮發冢
- 成語拼音:
- shī lǐ fā zhǒng
- 成語解釋:
- 冢:墳墓;發冢:盜墓。儒生們用詩禮之教來盜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
9
詩書發冢
- 成語拼音:
- shī shū fà zhǒ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發冢。”
-
10
潔言污行
- 成語拼音:
- jié yán wū xíng
- 成語解釋:
- 潔:干凈;污:污穢。潔凈的言辭,污穢的行為。形容言行相違,表里不一
- 成語出處:
- 漢·桓寬《鹽鐵論·褒賢》:“文學言行,雖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貞,不過高瞻下視,潔言污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
-
11
一言堂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táng
- 成語解釋:
- 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現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不斷滋長。”
* 關于言行不一的成語 形容言行不一的成語 描述言行不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