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堂的意思 一言堂的讀音和出處
- 一
- 言
- 堂
- 成語名稱:
- 一言堂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táng]
- 成語解釋:
- 舊時商店表示不二價的匾。現比喻領導缺乏民主作風,獨斷專行,一個人說了算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于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不斷滋長。”
- 成語例句:
- 徐貴祥《歷史的天空》第21章:“日常工作也很霸道,一言堂現象十分嚴重。”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定語;指獨斷專行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一言堂
- 英文翻譯:
- what i say goe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一言堂”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一的成語 三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風的成語 一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商店 表示 不二價 比喻 領導 缺乏 民主 作風 獨斷專行 一個人 說了算
“一言堂”的單字解釋
【一】: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2.表示同一:咱們是一家人。你們一路走。這不是一碼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紅柿。4.表示整個;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專一:一心一意。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一歇。笑一笑。讓我聞一聞。b)用在動詞之后,動量詞之前:笑一聲。看一眼。讓我們商量一下。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一跳跳了過去。一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一站,再也不說什么。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一請就來。一說就明白了。9.一旦;一經: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11.我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于簡譜的“”。見〖工尺〗。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堂】:1.正房:堂屋。2.專為某種活動用的房屋:禮堂。課堂。食堂。3.舊時官府中舉行儀式、審訊案件的地方:大堂。過堂。4.用于廳堂名稱,舊時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號: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藥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節的課程,一節叫一堂:兩堂課。c)舊時審案一次叫一堂:過了兩堂。d)用于場景、壁畫等:三堂內景。一堂壁畫。8.姓。
“一言堂”的反義詞
“一言堂”的近義詞
“一言堂”的相關成語
一言堂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
群言堂
季路一言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
一言半辭
一言不發
一言半句
一言半語
一言蔽之
一言半字
一言抄百總
一言出口,駟馬難追
一言定交
一言訂交
一言而定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九鼎
“一言堂”的關聯成語
“一言堂”造句
在家庭里也應該擺事實講道理,不能搞一言堂。
討論式教學具有傳統“一言堂”教學形式無法比擬的特點和優勢。
與通常的一言堂方式不同,有時候我們感覺像每個人都能夠同時提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都能夠為大家所了解。
名義上實行的是集體領導,實際上都是“一言堂”、“一支筆”。
然而在口語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一言堂”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研究問題要提倡討論,開會要提倡群言堂,反對一言堂,大家都動腦筋想辦法,問題就好解決了。
蕭霸天治軍打仗,從來沒有凡事都一言堂,毫不專武獨斷,充分的給予麾下將領發揮才能的機會,只要有好的計策,就算跟自己的想法有些相左,他都會豁然采納。
“這些年,自己沙發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腳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風上的一些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
今之所謂“一言堂”之痛仍是痛在趙普太少,應了古人所謂“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這些年,沙發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腳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風上的一些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
* 一言堂的意思 一言堂的成語解釋 一言堂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