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自的成語 (9個)
-
1
改行自新
- 成語拼音:
- gǎi xíng zì xīn
- 成語解釋:
- 改變行為,重新做人。
- 成語出處:
- 《漢書·東平思王劉宇傳》:“今聞王改行自新,尊修經術,親近仁人……朕甚嘉焉。”
-
2
出爾反爾
- 成語拼音:
- chū ěr fǎn ěr
- 成語解釋:
- 爾:你;反:同“返”;回。原指你怎樣對付人家;人家就會怎樣對待你。現多指自己說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
3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 成語拼音:
- xíng yuǎn bì zì ěr,dēng gāo bì zì bēi
- 成語解釋:
- 自;從;邇:近;卑:低下。走遠路必須要從近處開始,登高必須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4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 成語拼音:
- dēng gāo bì zì bēi,xíng yuǎn bì zì ěr
- 成語解釋:
- 卑:低;邇:近。登高山須從低處開始,走遠路要從近處開始。比喻做事要扎扎實實,循序漸進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5
多行不義必自斃
- 成語拼音:
-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 成語解釋:
- 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
6
行遠自邇
- 成語拼音:
- xíng yuǎn zì ěr
- 成語解釋:
- 走遠路必須從最近的一步走起。比喻做事情都得由淺入深;一步步前進。邇:近。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
-
7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成語拼音:
-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 成語解釋:
- 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 成語出處:
- 晉 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
8
行言自為
- 成語拼音:
- xíng yán zì wéi
- 成語解釋:
- 行:行為;言:言論。行為和言論都是自己發出的。比喻要自己約束自己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行言自為而天下化,手撓顧指,四方之民莫不俱至,此之謂圣治。”
-
9
自行其是
- 成語拼音:
- zì xíng qí shì
- 成語解釋:
- 自己認為對的就做,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 成語出處:
- 周恩來《政府工作報告(1954年)》:“他們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級的統一領導。”
* 關于行自的成語 形容行自的成語 描述行自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