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節節的成語 (150個)
-
141
若合符節
- 成語拼音:
- ruò hé fú jié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者完全吻合。
- 成語出處:
- 《孟子 離婁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
142
山節藻棁
- 成語拼音:
- shān jié zǎo lì
- 成語解釋:
- 古代天子的廟飾。山節,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畫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處豪華奢侈,越等僭禮。
- 成語出處:
- 西漢·戴圣《禮記·明堂位》:“山節藻棁……天子之廟飾也。”
-
143
條分節解
- 成語拼音:
- tiáo fēn jié jiě
- 成語解釋:
- 謂逐條逐節進行分析。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崔義玄傳》:“義玄有章句學,先儒疑繆,或音故不通者,輒采諸家,條分節解,能是正之。”
-
144
晚節末路
- 成語拼音:
- wǎn jié mò lù
- 成語解釋:
- 節:時期;末路:終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 成語出處:
- 漢·鄒陽《上書吳王》:“至其晚節末路,張耳、陳勝連從兵之據,以叩函關,咸陽遂危。”
-
145
飲泉清節
- 成語拼音:
- yǐn quán qīng jié
- 成語解釋:
-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抵任后,吳“清操逾厲”。后遂以“飲泉清節”指廉正清白的節操。
- 成語出處:
- 《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抵任后,吳“清操逾厲”。
-
146
直道守節
- 成語拼音:
- zhí dào shǒu jié
- 成語解釋:
- 節:節操。處事公正,遵守節操
- 成語出處:
-
147
支紛節解
- 成語拼音:
- zhī fēn jié jiě
- 成語解釋:
- 分解肢體;剁成碎塊。猶言碎尸萬段。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平帝紀》:“校尉公孫賓就斬莽頭,軍人爭莽身,支紛節解,肌肉臠切。”按,《漢書·王莽傳下》“公孫賓就”作“公賓就”。
-
148
杖節把鉞
- 成語拼音:
- zhàng jié bǎ yuè
- 成語解釋:
- 杖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權力的象征;鉞:古代兵器。指皇帝授予權力,掌握很大的兵權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王莽傳》:“以太保甄邯為大將軍,受鉞高廟,領天下兵,左杖節,右把鉞,屯城外。”
-
149
貞節牌坊
- 成語拼音:
- zhēn jié pái fāng
- 成語解釋:
- 古時用來表彰女性從一而終的門樓。指堅貞不二的標志
- 成語出處:
-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43回:“這監門口也蓋不得那貞節牌坊。”
-
150
侏儒一節
- 成語拼音:
- zhū rǔ yī jié
- 成語解釋:
- 比喻能體現事物全貌的局部。
- 成語出處:
- 漢 桓譚《新論 道賦》引諺語:“侏儒見一節,而長短可知。”
* 關于節節的成語 形容節節的成語 描述節節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