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勝利的成語 (12個)
-
1
捷報頻傳
- 成語拼音:
- jié bào pín chuán
- 成語解釋:
- 捷報:勝利的消息;頻:屢次;連續多次。勝利的消息不斷傳來。
- 成語出處:
- 徐遲《地質之光》:“華北大平原上捷報頻傳。以后大港油田、勝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繼建成。”
-
2
無往不勝
- 成語拼音:
- wú wǎng bù shèng
- 成語解釋:
- 往:到。所到之處;沒有不勝利的。指在各處都行得通;辦得好;能取得成功。
- 成語出處:
- 京劇《紅色娘子軍》第二場:“連長,我們軍民一心,就無往不勝!”
-
3
必操勝券
- 成語拼音:
- bì cāo shèng quàn
- 成語解釋:
- 操:持;拿;券:憑證;勝券:指勝利的把握。一定有勝利的把握。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田敬仲世家》:“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
4
乘勝追擊
- 成語拼音:
- chéng shèng zhuī jī
- 成語解釋:
- 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擴大戰果。
- 成語出處:
- 《新編五代史評話 梁史卷上》:“李思安躍馬交斗,經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
5
各擅勝場
- 成語拼音:
- gè shàn shèng cháng
- 成語解釋:
- 擅:獨攬;勝場:勝利之場。各自擅長一行絕技
- 成語出處:
-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上卷:“而三家中,太白近樂府,右丞、蘇州近古詩,又各擅勝場。”
-
6
拔幟樹幟
- 成語拼音:
- bá zhì shù zhì
- 成語解釋:
-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 成語出處:
- 見“拔趙幟易漢幟”。
-
7
拔趙易漢
- 成語拼音:
- bá zhào yì hàn
- 成語解釋:
-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 成語出處:
- 見“拔趙幟易漢幟”。
-
8
拔趙幟立赤幟
- 成語拼音:
- 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
- 成語解釋:
-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 成語出處:
- 見“拔趙幟易漢幟”。
-
9
八攻八克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bā kè
- 成語解釋:
- 屢次攻擊,屢次勝利
- 成語出處:
-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一卷:“北敵勢方強,婁師德八遇八克;南蠻心未服,諸葛亮七縱七擒。”
-
10
無往不克
- 成語拼音:
- wú wǎng bù kè
- 成語解釋:
- 無論到哪里,沒有不勝利的。
- 成語出處:
- 《通典·食貨》:“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
-
11
面縛輿櫬
- 成語拼音:
- miàn fù yú chèn
- 成語解釋:
- 面縛:反綁著手面向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請受刑。這是古代君主戰敗投降的儀式。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經,士輿櫬。”
-
12
肉袒面縛
- 成語拼音:
- ròu tǎn miàn fù
- 成語解釋:
- 肉袒:去衣露體,表示愿受責罰;面縛:兩手反綁面對勝利者,表示放棄抵抗。脫去上衣,反縛著手。形容順從投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宋微子世家》:“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 關于勝利的成語 形容勝利的成語 描述勝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