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理的成語 (146個)
-
101
束杖理民
- 成語拼音:
- shù zhàng lǐ mín
- 成語解釋:
- 謂治理百姓不濫用刑罰。形容為官寬仁愛民。束杖,收起刑具。
- 成語出處: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八:“有刑罰徒流絞斬,吊拷絣把。設而不用,束杖理民寬雅。”
-
102
天理難容
- 成語拼音:
- tiān lǐ nán róng
- 成語解釋:
- 雖然一時對惡人無可奈何;但覺得上天不會放過他。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朱砂擔》第四折:“才見得冤冤相報,方信道天理難容。”
-
103
天理人情
- 成語拼音:
- tiān lǐ rén qíng
- 成語解釋:
-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
- 成語出處: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五卷:“逍遙乎無形之鄉,倚天理,觀人情,明始終,知得失。”
-
104
通權達理
- 成語拼音:
- tōng quán dá lǐ
- 成語解釋:
- 通曉權宜與事理。
- 成語出處:
- 漢·王粲《彈棋賦》序:“因行聘志,通權達理,六博是也。”
-
105
推情準理
- 成語拼音:
- tuī qíng zhǔn lǐ
- 成語解釋:
- 推:推測;準:定。按照情理來推測確定
- 成語出處:
- 《魏書·禮志》:“假使八世,天子乃得事七;六世,諸侯方通祭五;推情準理,不其謬乎!”
-
106
無理取鬧
- 成語拼音:
- wú lǐ qǔ nào
- 成語解釋:
- 鬧:吵鬧;搗亂。沒有道理;故意吵鬧、搗亂。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
-
107
玄關妙理
- 成語拼音:
- xuán guān miào lǐ
- 成語解釋:
- 玄關:佛教稱入道之門。深奧神妙的佛門道理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南極登仙》第二折:“玄關妙理,世人不解其中意。”
-
108
燮理陰陽
- 成語拼音:
- xiè lǐ yīn yáng
- 成語解釋:
- 燮:調和;理:治理。指大臣輔佐天子治理國事。
- 成語出處:
- 《尚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
109
相應不理
- 成語拼音:
- xiāng yìng bù lǐ
- 成語解釋:
- 應:回應。指對別人的勸說、要求置之不理
- 成語出處:
- 謝覺哉《整瘋子》:“一些頭腦較清醒的人勸他看看現實,懸崖勒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應不理。”
-
110
相助為理
- 成語拼音:
- xiāng zhù wéi lǐ
- 成語解釋:
- 理:料理。指幫助料理事物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嚴光傳》:“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耶?’”
-
111
研幾析理
- 成語拼音:
- yán jī xī lǐ
- 成語解釋:
- 幾:隱微,事物苗頭。研究隱微的現象,分析精深的義理
- 成語出處:
- 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凡所論著,皆研幾析理,弘雅夷遠。”
-
112
有理走遍天下
- 成語拼音:
-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
- 成語解釋:
-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 成語出處:
- 歐陽山《苦斗》:“他慣用的口頭禪是:‘有理走遍天下!’”
-
113
迎刃而理
- 成語拼音:
- yíng rèn ér lǐ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同“迎刃而解”。
- 成語出處:
- 清 周在浚《行述》:“濰,劇邑也,事繁叢弊,先大夫以書生受事,迎刃而理。”
-
114
有條有理
- 成語拼音:
- yǒu tiáo yǒu lǐ
- 成語解釋:
- 有條理;有次序;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 成語出處:
- 《尚書 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孔安國傳:“如網在綱,各有條理而不亂也。”
-
115
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成語拼音: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 成語解釋: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以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為合必有不合,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116
援疑質理
- 成語拼音:
- yuán yí zhì lǐ
- 成語解釋:
- 援:引、提出;質:詢問。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形容虛心請教,認真求學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聽。”
-
117
政平訟理
- 成語拼音:
- zhèng píng sòng lǐ
- 成語解釋:
- 政平:政治平允;訟理:訟案得到合理的處理。指政治清明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循吏傳》:“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嘆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訟理也。”
-
118
秉公辦理
- 成語拼音:
- bǐng gōng bàn lǐ
- 成語解釋:
-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據公道辦事。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辦理,從不假手旁人。”
-
119
不理不睬
- 成語拼音:
- bù lǐ bù cǎi
- 成語解釋:
- 指對人或事物不聞不問,漠不關心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發一言,任憑這邊賠盡小心,那邊只是不理不睬。”
-
120
殘民害理
- 成語拼音:
- cán mín hài lǐ
- 成語解釋:
-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 成語出處:
-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 關于理理的成語 形容理理的成語 描述理理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