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沒有的成語 (1454個)

    641

    莫逆之友

    成語拼音:
    mò nì zhī yǒu
    成語解釋:
    莫:;逆:抵觸。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成語出處:
    《周書·張軌傳》:“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642

    靡所不為

    成語拼音:
    mǐ suǒ bù wéi
    成語解釋:
    靡:無,;為:做。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壞事都干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8回:“男好女猶可言也,女好男,遂至無恥喪心,滅倫敗紀,靡所不為,如武后、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643

    靡所底止

    成語拼音:
    mí suǒ dǐ zhǐ
    成語解釋:
    止境。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644

    目所未睹

    成語拼音:
    mù suǒ wèi dǔ
    成語解釋:
    睹:看。從來看見過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乙志·楊戩二怪》:“小童入報女子往來室中,妻遽出視之,韶顏麗態,目所未睹。”
    645

    莫斯為甚

    成語拼音:
    mò sī wéi shèn
    成語解釋:
    莫:無;甚:嚴重,超過。什么能超過這個的了
    成語出處:
    南朝·宋·沈約《奏彈王源》:“玷辱流輩,莫斯為甚。自古巨舋,莫斯為甚。”
    646

    漫天大謊

    成語拼音:
    màn tiān dà huǎng
    成語解釋:
    彌天大謊,邊際的假話
    成語出處:
    魯迅《南腔北調集 諺語》:“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小百姓信以為真,也就漸漸的成了諺語,流行開來。”
    647

    漫天過海

    成語拼音:
    màn tiān guò hǎi
    成語解釋:
    形容邊際。
    成語出處:
    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文學的特點之一是夸張,而夸張時是漫天過海,無止無休的。”
    648

    瞞天昧地

    成語拼音:
    mán tiān mèi dì
    成語解釋:
    指瞞上欺下,一句真話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鬧銅臺》第一折:“我那日離山營,到銅城見倉官壞法胡行徑,專瞞天昧地不公平。”
    649

    瞞天討價

    成語拼音:
    mán tiān tǎo jià
    成語解釋:
    瞞天:漫天,指無限度;討價:指賣東西的人要價錢。限度的要高價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這個正合著古語,‘瞞天討價,就地還錢’,我說二三百銀子,你就說二三十兩!”
    650

    漫無邊際

    成語拼音:
    màn wú biān jì
    成語解釋:
    漫:不受約束;隨便;邊際:邊緣;界限。大水廣闊;一望無際。形容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邊。或指談話、寫文章等中心;離題很遠。也作“茫無邊際、渺無邊際。”
    成語出處: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4章:“只向黎說了一些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話。”
    651

    面無慚色

    成語拼音:
    miàn wú cán sè
    成語解釋:
    慚:羞愧。臉上一點羞愧的神色。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若以愛民惜庫物,遭大王殺死,仆見先王于地下,面無慚色矣。”
    652

    民無噍類

    成語拼音:
    mín wú jiào lèi
    成語解釋:
    噍類:指能吃東西的動物,特指活人。老百姓活路了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嘗攻襄城,襄城無噍類,所過無不殘滅。”
    653

    面無人色

    成語拼音:
    miàn wú rén sè
    成語解釋:
    臉色一點血色。形容恐懼到極點或非常虛弱。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
    654

    茫無頭緒

    成語拼音:
    máng wú tóu xù
    成語解釋:
    茫:形容水或其它事物很多;邊際;頭緒:復雜紛亂的事情中的條理。形容一點頭緒也;或事情摸不到邊;不知從何而起。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8回:“這幾天撫臺正為這事茫無頭緒,得了這個信,便傳兩司來商議。”
    655

    謀無遺策

    成語拼音:
    móu wú yí cè
    成語解釋:
    謂謀劃時遺漏的計策。形容謀劃周密。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鐘會傳》:“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
    656

    謀無遺谞

    成語拼音:
    móu wú yí ér
    成語解釋:
    遺谞:才智不足之處。所設計謀不足之處。形容計謀周密,十分穩妥。
    成語出處:
    晉·陸機《辯士論》:“駱統、劉基強諫以補過,謀無遺谞,舉不失策。”
    657

    目無余子

    成語拼音:
    mù wú yú zǐ
    成語解釋:
    余子:其他的人。眼里旁人。形容自高自大,目中無人。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新民說》:“目無余子,而我躬亦不知何存。”
    658

    門無雜賓

    成語拼音:
    mén wú zá bīn
    成語解釋:
    家中閑雜的人來作客。形容交友謹慎。
    成語出處:
    三國 吳 韋昭《吳書》:“不妄交游,門無雜賓。”
    659

    末學膚受

    成語拼音:
    mò xué fū shòu
    成語解釋:
    指學問從根本上下功夫,只學到一點皮毛。
    成語出處: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660

    莫予毒也

    成語拼音:
    mò yú dú yě
    成語解釋:
    莫:誰;予:我;毒:危害;也:語助詞。人能危害我了。表示可以為所欲為了。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聞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 關于沒有的成語 形容沒有的成語 描述沒有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