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比喻的成語 (8488個)
-
981
佛頭著糞
- 成語拼音:
- fó tóu zhuó fèn
- 成語解釋:
-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比喻使神圣美好的東西受玷污;即褻瀆美好事物的意思。有時也表示謙虛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
982
分我杯羹
- 成語拼音:
- fēn wǒ bēi gēng
- 成語解釋:
- 羹:肉汁。楚、漢相爭時,劉邦答項羽的話。比喻從別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
983
分文不取
- 成語拼音:
- fēn wén bù qǔ
- 成語解釋:
- 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9卷:“懶龍分文不取,也不問多少,盡數與了貧兒。”
-
984
返我初服
- 成語拼音:
- fǎn wǒ chū fú
- 成語解釋:
- 返:歸還;初服:未做官時的衣服。比喻辭官歸隱。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曹植《七啟》:“愿返初服,從子而歸。”
-
985
奉為圭臬
- 成語拼音:
- fèng wéi guī niè
- 成語解釋:
-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論;并且作為必須遵守的準則。圭:測日影的儀器。臬: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圭臬:比喻標準或法則。
- 成語出處:
- 清 錢泳《履園叢話》:“三公者,余俱嘗親灸,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
986
風行草偃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cǎo yǎn
- 成語解釋:
- 行:過;吹過;偃:臥倒;倒伏。風吹過來;草就倒伏。比喻上面的意圖傳下來;下級一律絕對服從。也比喻人們順從身邊的形勢而采取自己的行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
987
吠形吠聲
- 成語拼音:
- fèi xíng fèi sh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跟在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 成語出處: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
988
負薪救火
- 成語拼音:
- fù xīn jiù huǒ
- 成語解釋:
-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 成語出處:
- 韓非《韓非子 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
989
浮想聯翩
- 成語拼音:
- fú xiǎng lián piān
- 成語解釋:
- 浮想:漂浮變幻的想象。聯翩:鳥飛的樣子;比喻連續不斷。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鳥飛一樣。指思緒連續不斷地涌現出來。
- 成語出處:
- 晉 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
-
990
分香賣履
- 成語拼音:
- fēn xiāng mài lǚ
- 成語解釋:
- 舊時比喻人臨死念念不忘妻兒。
- 成語出處:
- 晉 陸機《吊魏武帝文》序:“余香可分與諸夫人。諸舍中無為,學作履組賣也。”
-
991
飛熊入夢
- 成語拼音:
- fēi xióng rù mèng
- 成語解釋:
- 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后比喻圣主得賢臣的征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齊太公世家》:“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
-
992
風行水上
- 成語拼音:
- fēng xíng shuǐ sh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
- 成語出處:
- 《周易 渙》:“象曰:風行水上,渙。”
-
993
風瀟雨晦
- 成語拼音:
- fēng xiāo yǔ huì
- 成語解釋:
- 形容風急雨驟,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勢險惡。
- 成語出處:
- 《詩經 鄭風 風雨》:“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
994
伐性之斧
- 成語拼音:
- fá xìng zhī fǔ
- 成語解釋:
- 伐:砍伐;性:性命,生機。砍毀人性的斧頭。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
-
995
腹心之疾
- 成語拼音:
- fù xīn zhī jí
- 成語解釋:
- 腹心:比喻要害處;疾:疾患。比喻要害處的禍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諸股肱,何益?”
-
996
風雨不改
- 成語拼音:
- fēng yǔ bù gǎi
- 成語解釋:
- 比喻處于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 成語出處:
- 《詩經 鄭風 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
997
風云變幻
- 成語拼音:
- fēng yún biàn huàn
- 成語解釋:
- 風云:比喻變幻動蕩的局勢;變幻:變化不定。形容天氣變化無常 。現比喻局勢復雜;變化急速;難以預料。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劍南詩稿》:“風云變化幾席上,蛟黿出波瀾桿前。”
-
998
浮云蔽日
- 成語拼音:
- fú yún bì rì
- 成語解釋:
- 浮云遮住太陽。原比喻奸佞之徒蒙蔽君主。后泛指小人當道,社會一片黑暗。
- 成語出處:
- 《文子 上德》:“日月欲明,浮云蓋之。”
-
999
發揚踔厲
- 成語拼音:
- fā yáng chuō lì
- 成語解釋:
- 原指周初《武》樂的舞蹈動作。手足發揚,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輔助武王伐紂時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奮發,意氣昂揚。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樂記》:“發揚蹈厲,大(太)公之志也。”
-
1000
吠影吠聲
- 成語拼音:
- fèi yǐng fèi shēng
- 成語解釋:
- 吠:狗叫;影:身影;影子。一條狗看見生人叫起來;很多狗聽到叫聲也跟著叫起來。比喻不察真情;跟著別人后面盲目附和。
- 成語出處:
- 清 梁啟超《管子傳》第一章:“而后之陋儒,并孟子之所以自信者而亦無之,乃反吠影吠聲。”
* 關于比喻的成語 形容比喻的成語 描述比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