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比喻物的成語 (695個)
-
261
蔽聰塞明
- 成語拼音:
- bì cōnɡ sè mínɡ
- 成語解釋:
- 蔽:遮;聰:聽覺靈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擋住眼睛。比喻對客觀事物不聞不問。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 病后雜談》:“二是對于現實要‘蔽聰塞明’,麻木冷靜,不受感觸。”
-
262
撥草瞻風
- 成語拼音:
- bō cǎo zhān f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善于觀察事物。
- 成語出處:
- 《五燈會元 云巖晟禪法嗣 洞山良價禪師》:“溈曰:‘此去澧陵攸縣,石室相連,有云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
-
263
不打不成器
- 成語拼音:
- bù dǎ bù chéng qì
- 成語解釋:
-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沒出息
- 成語出處:
- 艾煊《大江風雷》第二部:“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罵都可以,就是不要將就他。不打不成器……”
-
264
抃風舞潤
- 成語拼音:
- biàn fēng wǔ rùn
- 成語解釋:
- 抃:鼓掌;潤:雨水。如燕在風中飛翔,象商羊在雨中起舞。原指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后比喻意氣相合。
- 成語出處:
- 《宋書·孔覬傳》:“覬遜業之舉,無聞于鄉部;惰游之貶,有編于疲農。直山淵藏引,用不遐棄,故得抃風舞潤,憑附彌年。”
-
265
不古不今
- 成語拼音:
- bù gǔ bù jīn
- 成語解釋:
-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后常比喻折衷。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
266
本固枝榮
- 成語拼音:
- běn gù zhī róng
- 成語解釋:
- 主干強固,枝葉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礎鞏固了,其他部分才能發展
- 成語出處:
- 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一回:“也有書寫‘陶朱事業’及‘本固枝榮’等字,下款俱是士、農、工、商有名之人。”
-
267
剝繭抽絲
- 成語拼音:
- bō jiǎn chōu sī
- 成語解釋:
- 剝:去掉外層。比喻根據順序尋求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
- 成語出處:
- 朱光潛《藝文雜談 談對話體》:“疑難是思想的起點與核心,思想由此出發,根據有關事實資料,尋求關系條理,逐漸剝繭抽絲,披沙揀金。”
-
268
波譎云詭
- 成語拼音:
- bō jué yún guǐ
- 成語解釋:
- 譎:變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變化多致。也比喻事物變化多端,難以預料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嶉而成觀。”
-
269
冰解云散
- 成語拼音:
- bīng jiě yún s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成語出處:
- 宋 葉適《紀綱三》:“雖分四總管以固捍御,委長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虜,而號令不能及矣。”
-
270
本末源流
- 成語拼音:
- běn mò yuán liú
- 成語解釋:
- 源:水源。流:從水源向下游流去的水。比喻事物的主次、始末、先后。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富國》:“十年之后,年谷復孰,而陳積有余。是無他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
-
271
冰炭不同爐
- 成語拼音:
-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
- 成語解釋:
- 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同處。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魯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爐。”
-
272
冰炭不相容
- 成語拼音:
-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
- 成語解釋:
- 冰:冰塊;炭:炭火;容:接納。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并存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寄題李季章侍郎石林堂》詩:“君不見,牛奇章與李衛公,一生冰炭不相容。”
-
273
冰銷霧散
- 成語拼音:
- bīng xiāo wù s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成語出處:
- 唐 康駢《劇談錄 郭鄩見窮鬼》:“鄩復問云:‘彼之聚斂豐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計于安品子,其余冰銷霧散。’”
-
274
冰消霧散
- 成語拼音:
- bīng xiāo wù s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成語出處:
- 北周 庚信《周大將軍瑯邪定公司馬裔墓志銘》:“都督始州諸軍事,蠻夷恃險,狼顧鴟張,高山尋云,深谷無景,九地縱橫,三門起伏,危峰馬束,水險橋飛。遂得谷靜山空,冰消霧散。”
-
275
冰消雪釋
- 成語拼音:
- bīng xiāo xuě sh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成語出處:
- 靳以《被煎熬的心》:“父親已經在樓梯口那里等她,好象原想申斥她幾句,看到她便什么都冰消雪釋的樣子,只在急急地問她是不是醫院出了什么事。”
-
276
冰消云散
- 成語拼音:
- bīng xiāo yún s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成語出處:
- 續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當時的情況,好象閻長官滿肚子的勇氣,被郭宗汾的這一席話,說得冰消云散了。”
-
277
冰銷葉散
- 成語拼音:
- bīng xiāo yè s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成語出處:
- 《隋書 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暫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葉散。”
-
278
白玉無瑕
- 成語拼音:
- bái yù wú xiá
- 成語解釋:
- 瑕:玉上的赤色斑點。潔白的美玉上沒有一點疵斑。比喻人或事物完美無缺
- 成語出處:
-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吉州福壽和尚》:“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師曰:‘白玉無瑕,卞和刖足。’”
-
279
弊帚千金
- 成語拼音:
- bì zhǒu qiān jīn
- 成語解釋:
- 對自家的破舊掃帚,也看成價值千金。比喻對己物的珍視。弊,一本作“
- 成語出處:
- 語出《東觀漢記 光武帝紀》:“帝聞之,下詔讓吳漢副將劉禹曰:‘城降,嬰兒老母,口以萬數,一旦放兵縱火,聞之可謂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孫,故嘗更職,何忍行此!”
-
280
弊帚自珍
- 成語拼音:
- bì zhǒu zì zhén
- 成語解釋:
- 對自家的破舊掃帚,也看作很珍貴。比喻對己物的珍視。
- 成語出處:
- 宋 陸游《秋思》詩:“遺簪見取終安用,弊帚雖微亦自珍。”
* 關于比喻物的成語 形容比喻物的成語 描述比喻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