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比喻物的成語 (695個)

    221

    電光朝露

    成語拼音:
    diàn guāng zhāo lù
    成語解釋:
    一閃而過的電光,日出以前的露水。存在不久的事
    成語出處: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22

    大輅椎輪

    成語拼音:
    dà lù zhuī lún
    成語解釋:
    大輅:古代大車;椎輪:無輻原始車輪。華美的大車是從無輻車輪的原始車開始的。的進化,是從簡到繁,從粗到精。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蕭統《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
    223

    多歧亡羊

    成語拼音:
    duō qí wáng yáng
    成語解釋: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成語出處: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224

    斷線風箏

    成語拼音:
    duàn xiàn fēng zhēng
    成語解釋:
    一去不返的人或事
    成語出處:
    清 駱綺蘭《春閨》詩:“何處風箏吹斷線,飄來落在杏花枝。”
    225

    盜憎主人

    成語拼音:
    dào zēng zhǔ rén
    成語解釋:
    主人:主。盜賊憎恨被他所盜竊的主。邪惡的人憎恨正直的人。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五年》:“盜憎主人,民惡其上,子好直言,必及于難。”
    226

    餓虎撲食

    成語拼音:
    è hǔ pū shí
    成語解釋:
    饑餓的老虎撲向食迅速地猛烈地向前沖去。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雙手使降妖杖丟一個丹鳳朝陽餓虎撲食。”
    227

    餓虎撲羊

    成語拼音:
    è hǔ pū yáng
    成語解釋:
    象饑餓的老虎撲向食一樣。動作猛烈而迅速。
    成語出處: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么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由(猶)如餓虎吞羊。”
    228

    腹背之毛

    成語拼音:
    fù bèi zhī máo
    成語解釋:
    無足輕重的事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背上之毛,腹下之毳,益一把飛不為加高,損一把飛不為加下。”
    229

    方底圓蓋

    成語拼音:
    fāng dǐ yuán gài
    成語解釋:
    方底器皿,圓形蓋子。不相合。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今使疏薄之人而節量親厚之恩,猶方底而圓蓋,必不合矣。”
    230

    風花雪月

    成語拼音:
    fēng huā xuě yuè
    成語解釋:
    泛指四時景色。原指封建文學里描寫自然景四種對象。后堆砌詞藻;內容貧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詩文。也風流場中男女間戀愛的風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成語出處:
    宋 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一過乎眼也。”
    231

    風卷殘云

    成語拼音:
    fēng juǎn cán yún
    成語解釋:
    大風把殘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把殘存的東西掃蕩干凈;也用來形容很快把食吃光。
    成語出處:
    唐 戎昱《霽雪》:“風卷殘云暮雪晴,江煙洗盡柳條輕。”
    232

    風起潮涌

    成語拼音:
    fēng qǐ cháo yǒng
    成語解釋:
    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風刮起,水波洶涌。相繼興起,聲勢浩大
    成語出處:
    李大釗《新舊思想之激戰》:“人家那如火如荼的新潮,那風起潮涌的新人運動,尚不知相差幾千萬里?”
    233

    風前殘燭

    成語拼音:
    fēng qián cán zhú
    成語解釋:
    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隨時可能消滅的事
    成語出處:
    梁遇春《致石民書六通》:“良心(交與Nurse)已如風前殘燭,一片冰心,將付之東流矣。”
    234

    風起云涌

    成語拼音:
    fēng qǐ yún yǒng
    成語解釋:
    涌:水騰躍。大風刮起來;烏云涌上來。新生事相繼興起;聲勢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斷變化;雄偉壯觀。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太史公自序》:“諸侯作難,風起云蒸。”
    235

    焚琴煮鶴

    成語拼音:
    fén qín zhǔ hè
    成語解釋:
    把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糟蹋美好的事
    成語出處:
    宋 洪適《滿江紅》詞:“吹竹彈絲誰不愛,焚琴煮鶴人何肯?”
    236

    佛頭著糞

    成語拼音:
    fó tóu zhuó fèn
    成語解釋:
    往佛像的頭上拉糞。使神圣美好的東西受玷污;即褻瀆美好事的意思。有時也表示謙虛的意思。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七:“崔相公入寺,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師曰:‘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崔曰:‘為什么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什么不向鷂子頭上放?’”
    237

    奉為圭臬

    成語拼音:
    fèng wéi guī niè
    成語解釋: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或言論;并且作為必須遵守的準則。圭:測日影的儀器。臬:圭上南北兩端的標桿。圭臬:標準或法則。
    成語出處:
    清 錢泳《履園叢話》:“三公者,余俱嘗親灸,奉為圭臬,何敢妄生議論。”
    238

    伐性之斧

    成語拼音:
    fá xìng zhī fǔ
    成語解釋:
    伐:砍伐;性:性命,生機。砍毀人性的斧頭。危害身心的事
    成語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孟春》:“靡曼皓齒,鄭衛之音,務以自樂,命之曰伐性之斧。”
    239

    扶搖直上

    成語拼音:
    fú yáo zhí shàng
    成語解釋:
    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迅速地直線上升。有時也官職提升得很快。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240

    風中之燭

    成語拼音:
    fēng zhōng zhī zhú
    成語解釋:
    在風里晃動的燭光。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隨時可能消滅的事
    成語出處:
    明 李贄《覆鄧石陽書》:“猶聞拜疾趨,全不念風中之燭,滅在俄頃。”
    * 關于比喻物的成語 形容比喻物的成語 描述比喻物的成語。
    chengrenyouxi